一卷。清王仁俊撰。仁俊生平及事迹皆不详。此书以分析列举郑玄笺注之义例为主体。除举例说明人们所熟知的引用三家今文诗说,引申毛传、改毛传之误几种体例外,又增举了所谓附传、补传、引他经例,与他经违异例,笺说
三卷。唐无名氏撰。无能子,不知姓名。据《无能子序》称:无能子,少博学寡欲,长于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无能子因避兵火之乱,居无常所,冻饿难免。光启三年(887)无能子寓于左辅景氏民舍,常昼卧而笔札一二纸,怀
见《白虎通义》。
八卷。清王煦撰。王煦(1758-?)字汾泉,号定桐,浙江上虞人。乾隆间举人,官通渭知县。生平致力经学,考求文字训诂,为时人所重。尚著《说文五翼》、《国语释文》、《文选七笺》等。王氏嘉庆五年(1800年
二卷。清薛元钊修,王效尊纂。薛元钊字菊村,河南泌阳人,出身贡监,光绪六年(1880)任太原县知县。《续太原县志》光绪八年(1882)刻本。全书分上下卷,十二科。上卷为:纪恩、城垣、学校、田赋、祀典、职
四卷。清黄以周撰。黄以周,本名元同,后改今名,而以元同为字,浙江定海人。生卒年不详。同治九年(1870)优贡,曾任处州教授。是书为南菁书院所刊,王先谦《经解续编》曾刻其《经说略》二卷,但不是此书的全部
见《图书编》。
见张果《黄帝阴符经注》。
七卷。清胡清焣撰。胡清焣字思平,安徽绩溪(今安徽绩溪)人,胡秉虔的祖父。是书首有清焣自序,言其“极尊信朱子,然意有所见,或与朱子不同,不欲锢没,故为参证以质之”。书成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书中有
① 十二卷。又称《古今名家韵学渊海大成》,明李攀龙撰,唐顺之校正。李攀龙字于麟,济南人。以诗名于时,尚著《沧溟集》、《古今诗删》等书。是书为学者作诗检韵脚查故实而撰,按平水韵编次,兼注《广韵》韵部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