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三卷十七节。不知作者姓名。约成书于宋代,也有人认为是唐五代寺院“俗讲”的底本。话本小说,是存世最早演述唐僧取经故事的文学作品,写唐代僧人玄奘与猴行者赴西天取经,历经艰险磨难,功成归返的故事。唐僧取经故事为历史实有,其门徒曾将取经故事写成《大唐西域记》和《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由于玄奘西行求法故事本身的传奇色彩,加上佛教的宣传,“唐僧西天取经”逐渐演成一个神异故事。至该书,已完全脱离了历史,成为神魔小说。叙事情节曲折,富于幻想,但行文简约,质朴无华。书中取经者有一行七人。猴行者为一白衣秀士,智勇兼备,神通广大,一路降妖除魔,即后来《西游记》等小说中孙悟空的原型。沙僧的原型在该书中是深沙神,但与《西游记》距离还很大。该书已初步奠定了《西游记》的情节基础,对研究《西游记》和取经故事发展演变有重要参考价值。该书体制为“诗话”,即有诗有话。诗多为七言,亦有三言或五言,其性质却颇类似佛经偈赞;话文亦与佛经相近。因此,它即使不是佛经“俗讲”的原来底本,也应与佛经“俗讲”有密切关系。该书的原本国内久佚。日本藏有两种宋代刻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宋刊巾箱本,旧藏日本高山寺,后归太仓喜七郎;大字本《新雕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旧藏日本高山寺,后归德富苏峰成篑堂文库,两本实为一书。1916年罗振玉曾将二种影印出版。1925年商务印书馆排印出版《大唐三藏取经诗话》。1954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据罗氏影印巾箱本校以大字本排印。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据罗氏两种影印本合印。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

猜你喜欢

  • 锦霞诗集

    五卷。《词》一卷。清包兰瑛撰。包兰瑛,生卒年不详,字春香,又字佩棻,江苏丹徒人,朱兆蓉之妻。此书有宣统二年(1910)杭州刻印本。书前有俞樾、傅崇黼、胡德彝、朱兆蓉所作序言及作者自序,有左孝澂、胡德彝

  • 春秋正辞

    十一卷。清庄存与(详见《八卦观象解》)撰。存与是清代著名今文经学家,常州学派的创始人。兼通五经,各有论述,尤长于《春秋》学。先前元代学者赵汸传《春秋》之学,认为《春秋》教有其法,即所谓属辞比事,因此以

  • 伊阙石刻图表

    二卷。清代关百益(生卒年不详)撰。《伊阙石刻图表》一书,是我国记载龙门石窟艺术之先声。该书分为上、下两卷。卷首附有伊阙著名石窟表,著名诸窟所占空间区域。然后,列举名称、位置并加以说明。图的部分,又分为

  • 尚书要义

    十七卷,《序说》一卷。宋魏了翁(详见《周易要义》)撰。了翁贬居靖州时,著《九经要义》,凡二百六十三卷,《尚书要义》乃其中之一。《尚书》文词古奥,唐人已称该书“佶屈聱牙”,此书伪孔传随文作注,不少古词古

  • 胡非子

    一卷。周胡非子(生卒年不详)撰。关于胡非子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极略。汉应劭《风俗通义·姓氏篇》云:“胡非氏,胡公之后有公子非,其后子孙因以胡非为氏。战国有胡非子,著书。”由此可知,胡非是战国时期人。郑

  • 通斋集

    五卷。清蒋超伯(生卒年不详)著。蒋超伯,字叔起,江都人,约道光、咸丰时人。工诗文。著有《圃珖岩馆诗钞》等。是集为蒋伯超诗文集。凡五卷,其中诗文各二卷,外集一卷。前有许宗衡序。其诗豪宕奔放,虽不外题图、

  • 恩诵堂集

    十四卷。朝鲜李尚迪撰。李尚迪字惠吉,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据集中有关内容推断,他是因出使来清而长住的朝鲜官员。据该集前《自序》载:“尚迪少承家学,壮资师友,粗涉文艺,略有撰著。上下三数十年,交游唱酬遍海

  • 别本了庵诗集

    十卷。清王岱(约1654年前后在世)撰。王岱,字山长,号了葊,湖南湘潭人。崇祯年间举人,官随州学政,曾荐举博学鸿词。王岱工诗文,能书画,山水奇变,尤善人物花卉。著有《且园近集》、《且园近诗》、《了葊文

  • 左传真伪考

    不分卷。瑞典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1889-1978)撰,陆侃如(1903-1978)译。高本汉是瑞典语言学家、汉学家。曾任哥德堡大学教授、副校长,远东文物博物馆馆长,瑞典皇家人

  • 郑和下西洋考

    无卷数。法国人伯希和(P.Pel1iot)撰,此书将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所历之地及他的部下费信等所著书籍版本、文字等进行考证。郑和在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二十八年间,先后七次奉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