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填词

填词

六卷。清毛奇龄(1623-1713)撰。毛奇龄字大可,号初晴,又以郡望称西河,浙江萧山人。早年曾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失败后改名换姓,逃匿江湖间。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不久称疾归里,著述以终。著有《西河合集》。他是清初著名学者,同时也擅长文学。能诗会文,兼工词曲;理论创作,俱有建树,不过成就都不是很高。其文纵横恣肆,穷极精微,以论辩见长,但时亦不免于乖舛诞妄,鄙俚不经之病。其诗则初承云间派遗绪,与西泠派诗人共相倡和,为陈子龙所称赏。后来又进一步从唐诗上溯至六朝,大抵辞采纷披,思路绵邈,颇能出人意表之外。在清初普遍从唐诗趋向宋诗的诗风大转移之际,确实能够不为时尚所动。他亦能词,其小令学“花间”,兼有南朝乐府风味。他还能作曲,著有杂剧两种:《不卖嫁》、《不放偷》。当时他同毛先舒、毛际可二人齐名,有所谓“浙中三毛、文中三豪”之称。还著有《仲氏易》。本书是他的词集。毛奇龄论词,最薄辛、蒋。观其所撰,令曲学“花间”,慢词宗北宋。然“花间”精妙,而奇龄所作,往往流为纤巧。如《相见欢》云:“愁思远,抛金翦,唾残绒,羞杀鸳鸯衔去一丝红。”〔菩萨蛮〕《午睡图》云:“柳帷褰未闭,隔水窥人至。待起整钗钢,郎今未可前。”几于流荡忘返。北宋高浑,而奇龄所作,往往流为浅薄。如〔满庭芳〕云:“初过清明,才逾上巳。”成俗滥之调,可谓眼高手低。有《西河集本》。

猜你喜欢

  • 清代进书表录存目

    一卷。清钱恂撰。钱恂(约1853-1923年),生平不详。曾编《天一阁书目》若干卷、《壬子文渊阁所存书目》五卷补目一卷等。该目集有清一代各类进书表一百余篇,按进书年序编排为目,颇有考证史事价值。如《进

  • 支愍度学说考

    一卷。民国陈寅恪(1890-1969)撰。支愍度,晋成帝时人。他首倡心无义,又是当时格义与合本潮流中的代表。《支愍度学说考》一书,共分有六节:即计分材料,何谓心无义,心无义与格义之关系,心无义之传授,

  • 古书疑义举例校录

    续补辨正《古书疑义举例》的作品,详见“古书疑义举例五种”。

  • 古乐苑

    五十二卷。明梅鼎祚(1553-1619)撰。梅鼎祚生平详见《皇霸文纪》辞目。本集因郭茂倩《乐府诗集》而增辑之。郭本止于唐末,此本止于南北朝,用左克明古乐例。其所补者,如琴曲歌词庞德公之于忽操、见《宋文

  • 狎鸥子摘稿

    一卷。明吴崇节(约1579前后在世)撰。吴崇节,字介甫,江西弋阳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四十三年(1564)进士,官武冈知县,罢归。著有《古史要评》。是集乃其为湖南武冈县知县罢归后所作。前有《狎鸥亭赋》及

  • 桂东县志

    二十卷,首一卷。刘华邦修,郭歧勋等纂。刘华邦,江西泰和人,进士,曾任桂东县知县。郭歧勋,邑人。桂东县志,创修于明洪武年间。永乐、万历复两修之。然皆残佚无考。迄于清,康熙十一年,田国辅首修,乾隆二十三年

  • 刘宾客文集

    三十卷。《外集》十卷。唐刘禹锡(公元772-842)撰。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省)人。贞元九年(793)进士,后又登博学宏词科制举。贞元十一年(795),登吏部取进士科,授太子校书。诗人、散文

  • 苑洛语录

    六卷。明韩邦奇(1479-1555)撰。韩邦奇字汝节,号苑洛,朝邑(今陕西大荔)人。正德三年(1058)中进士。授吏部考功主事,又转为员外郎。因上疏议论时政,被谪为平阳通判。后又任浙东按察佥事,受宦官

  • 湘乡县志

    ①十卷,首一卷。清胡钧修,张承纂。胡钧,镇海人,曾任湘乡县知县。张承,善化(今长沙)人,举人。《湘乡县志》道光五年(1825)刻本,共十卷首一卷。首一卷为序、凡例等。分为:卷一,星野、图考、建置、沿革

  • 六乐说

    无卷数。明刘绩(见《三礼图说》)撰。该书前有自序,说蔡元定之《律吕新书》错误很多,因为他以古义考求已失传的乐器,以古器推求未言于乐义,所以作此书。然而是书执论偏激,多有疏漏。如书中讲七音在汉以前只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