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坦斋通编

坦斋通编

一卷。南宋邢凯(生卒年不详)撰。此书原来不著撰人姓名,《说郛》收入此书时,题曰宋邢凯撰。邢凯生平事迹不详。书中记载乾道辛卯(1171)王宁为武宁宰,其家充任里正,可知邢凯为武宁(今江西武宁)人。书中记有淳熙(1174-1189)中见冷世光论姓氏事,在南宋孝宗时;又有庆元(1195-1200)间高秉文命题、京镗攻中官王德谦二事及有“近见杨诚斋易传”等语,可知此书成于宁宗以后。此书多考证经史之文,体例与程大昌《演繁露》、洪迈《容斋随笔》大体相同。分条记事,内容广泛,考证精详,多有可取之处。如引思齐之诗,辨文母太任非太姒;引《说苑》,证《春秋》矢鱼;引《世说》,辨元龙百尺楼;引《汉书》证伏波之号不可单称;引《国语》,证《列子》西方圣人不指佛;引明堂位郑注,证《汉书》秃翁字:引朱买臣、张汤传,谓《汉书》自相矛盾;引李吉甫传,谓《唐书》前后舛异;引《前汉书》,证豺狼当道二语不始张纲埋轮;引《邹阳书》,证鸷鸟累百二语不始孔融荐祢衡等,考订皆为精核。其它如论术家择日及五音配姓之非;论姚察置人事而委天数;论救荒当知戢奸;论罗浮山飞来峰之妄;论汉高祖同罪异伐;论求长生;论毁淫祠;论公仪休怒织帛不可训等,皆有见解。又论子虽齐圣,不先父食,不应坐颜回、曾参于殿上,而列其父于庑下,宜别立一堂,符合封建伦理之道,后世逮启圣祠,采纳其议。此书成书之后不知何日刊行,《宋史·艺文志》及诸家书目皆不著录,原本卷帙亦不可考。《永乐大典》收录部分内容,清修《四库全书》时,据散见《永乐大典》者,逐韵掇拾,重编为一卷。虽所存仅数十条,但可取之处特多,足资参考。今传本尚有《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守山阁丛书》、《说郛》、《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

猜你喜欢

  • 良吏述

    一卷。清彭绍升(详见《儒行述》)撰。自序谓:“读《汉书》至文翁朱邑之事,心慕之。既长,往来齐燕吴越之间,问民所疾苦。居间既久,考旧闻作《良吏述》,始自骆钟麟之却漕金,至李大本之散苗田。”认为自三代以来

  • 教稼书

    见《区种图说》。

  • 邹阳书

    一卷。汉邹阳(生卒年不详)撰。邹阳,齐(今属山东)人。初与吴严忌、枚乘等俱侍吴,吴王因立太子一事怨恨朝廷,阴谋反叛。阳上书极谏,吴王不纳。阳恐祸己,与枚乘、吴严忌至梁,跟随梁孝王。后羊胜等人嫉妒邹阳才

  • 天台山全志

    十八卷。清张联元撰。张联元,字觉庵,湖北钟祥人。天台为数山之总称。旧传高一万八千丈,周围八百里。上应台星,超然秀出。山有八重,四面如一。其界涉天台、临海、宁海、新昌、嵊县五县。东临大海。明万历时,僧人

  • 近事会元

    五卷。北宋李上交(生卒年不详)撰。李上交,赞皇(今属河北)人。生平事迹不详。据钱曾《读书敏求记》记载,李上交退寓钟陵以后,搜寻近史及小说、杂记之类,共五百余事,分为五卷,以其掇录近事之元始,故定书名为

  • 高言集

    四卷。清田茂遇(约1661年前后在世)、董俞(约1661年前后在世)同撰。田茂遇,字楫公,号佛渊、乐饥处士,江苏青浦(今上海)人。少负文名,顺治十四年(1648)中举人,授直隶新城知县,未赴任。康熙十

  • 尚书大传

    四卷。《补遗》一卷。旧题汉伏胜(生卒年不详)撰。胜字子贱,古书多称之为伏生。西汉著名经学大师。秦时博士。始皇焚书,伏生将《尚书》藏于壁中,汉兴,取消禁书令,伏生搜寻所藏,失数十篇,余二十九篇。伏生以之

  • 双峰山曹侯溪宝林传

    残存七卷。唐金陵沙门智矩(生卒年不详)集。《双峰山曹侯溪宝林传》一书,为人物传记体佛书,原共有十卷,现残存七卷。清代,日本常磐博士在其国内青莲院藏古写本中发现宝林传卷六,并将影印传世。与此同时,我国山

  • 松隐唯庵然和尚语录

    三卷。元代释德然(生卒年不详)撰。《松隐唯庵然和尚语录》为语录体佛书。“松隐”是金陵宝华山慧居寺沙门释真义的字,俗姓曹。江都人(今地不详)。真义自幼聪颖,稍长就博知求大义,令塾师惊异,“年近弱冠颇厌世

  • 四书解诗经

    一卷。清代范士增撰。是卷以《四书》成句解《诗经》。如以“王道之始也”解《关雎》全旨,以“思之弗得弗措也”解“求之不得,展转反侧”,以“一家仁”解《麟趾》全旨,以“恐惧乎其所不闻”解“鸡即鸣矣,朝即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