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卷,明牟蓁修,蒋椿等纂。即《嘉靖含山县志》。
《金匮玉函经二注》二十二卷,《十药神书》一卷。清周扬俊(生卒年不详)撰。周扬俊字禹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年即攻举业,耽于儒学,屡试不第,年近四十始学医,钻研仲景之学十余年,终为当时名医。康熙十年
五卷。明邹智(1466-1491)撰。邹智,字汝愚,号立斋,四川省合州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选庶吉士。弘治三年(1490)。坐于御史汤鼐等妖言惑众,下狱。后赖人营救,免死。得与陈宪章游,其
一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大乘三论略章》旧题名为胡嘉祥法师导义之要,共十六章。第一章二谛义,第二章二智义,第三章般若意,第四章真应义,第五章涅槃佛义,第六章佛性义,第七
一卷。清刘光生卒年不详)撰。刘光,陕西咸阳人。在陕西弘道开讲多年,在《陕西新志》中有其传记。该书名为《改设学堂私议》,实质上提出了更改各地县官制度的建议。书中提出,以二十至三十自然村为一乡,设立乡童学
二十卷。明况叔祺(生卒年不详)编。况叔祺字吉甫,高安(今属江西)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官至贵州提学佥事。本书以浦南金所编《修辞指南》为蓝本,而增抄《文选》双字类要于各类之下。一切分目体例及每类的前半部
见《道德指归论》。
三卷。元陈(生卒年不详)编。陈字子经,系陈著之孙,翰林学士,以非罪死,著有《通鉴选编》。是书选录宋代书简。其标目有要套、书式、具位、具礼、官称。又曰合用故事,可于事文类聚、翰墨全书、书言故事内随意择用
一卷。清葛鸣阳辑。参见《复古编校正》。是书系葛氏撰《复古编校正》同时所作,辑录前人对于《复古编》的评述与增续之作以及张氏关于篆体的论述。书中所辑各家评述采自《宋史·艺文志》,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
十二卷。清赵良霈(详见《读易经》条)撰。此书末有家侄绍祖题《跋》。《跋》言,“说《礼》之家,精奥推郑《注》,博洽推孔《疏》。元陈云庄《集说》,明时虽立于学宫,而学者多讥其疏漏。盖《礼》本杂取汉儒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