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书经学考

四书经学考

① 十卷、补遗一卷。续考六卷。明代徐邦佐撰正考,《续考》乃明陈鹏霄撰。邦佐字孟超,钱塘(今属杭州)人,鹏霄字天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均不详。正考成于崇祯元年(1628),杂抄旧籍,疏漏甚多;《续考》成于七年(1634),虽名为“考”,实际于名物典故无所考订,仅讲解经文而已。《提要》所据为崇祯增刻本,今北京馆有藏,但缺《补遗》一卷。今北京大学藏有崇祯刻本,正、续考及《补遗》俱完。又浙江馆藏崇祯元年(1628)刻本《四书经学考》十卷,补遗一卷。② 十一卷。清谢济世编辑。济世字石霖,号梅庄,广西全州人。康熙雍正时人。官至御史。是书卷端分题金坛王罕皆增辑梅庄谢济世原本,其下复署徐邦佐、孟超父采辑。邦佐所作凡例,无一语提及济世、罕皆,似乎此编均出其手。济世自序谓“首薛文宗《四书人物考》,足证文献,而于所引经文缺如也,间讨其意,汇为一书”。且书中首列《大学》古本及诸家改本,据此可知为济世纂次。王步青序则称“济世集鲁邹之待证者,潄以六经之芳润,反博以约,汇赜于简”。由此可知邦佐凡例语不确。该书有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猜你喜欢

  • 平津馆丛书

    十集,四十三种,二百五十四卷。清孙星衍(详见《岱南阁丛书》)编辑。汉公孙弘为丞相,封平津侯,地当高津、平原一带,孙星衍为山东督粮道,治所即在公孙弘所封平津故地,因名其书斋为“平津馆”,所刊丛书名《平津

  • 四书大全辩

    三十八卷。附录六卷。明张自烈撰。自烈字尔公,宜春(今江西宜春县)人,崇祯末南京国子监生。生卒年不详。此书就明永乐年间胡广等所修《四书大全》与圣道相违者辩之,标新立异,遭时人诟病。崇祯十三年(1640)

  • 通宗易论

    无卷数。清金人瑞著。金人瑞原姓张名采,后改姓金,名人瑞,又名喟,字圣叹,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金氏为人狂傲,评点演义小说颇为世俗所称道。清朝初年,其因抗粮哭庙案被诛。此书共六篇:首篇题为易抄引,有订定

  • 校正竹书纪年

    二卷。清洪颐煊(1765-1833)撰。颐煊字旌贤,号筠轩,晚号倦舫老人,清浙江临海人。嘉庆拔贡生,入赀为州判,署广东新兴县事。为孙星衍门人。又尝为阮元幕府。好聚书,家藏善本书三万余卷,碑版二千余通,

  • 古文尚书音

    一卷。清马国翰辑。《隋书·经籍志》载有《古文尚书音》一卷,徐邈撰。《隋志》又云,梁时有《尚书音》五卷,题孔安国、郑玄、李轨、徐邈撰。此五卷本《尚书音》当为后人集四家音而成,到梁代时还存于世,至隋代时则

  • 重修平遥县志

    ①二卷。清陈时恂纂修。陈时恂,江苏兴化县人。出身进士,康熙十一年(1672)任平遥知县。按平遥自昔无传,其书创修于明嘉靖间,继修于明万历初,又修于万历末,而后则阙失。此编修于康熙十二年(1673),全

  • 太平寰宇记

    二百卷。乐史撰。乐史(930-1007),字子正,宋抚州宜黄(今属江西省)人。初为平原主簿,太平兴国五年(980)举进士,历著作郎,知陵、黄、商等州,分司西京,改判留司御史台。著述颇为丰富,传世有《广

  • 鹿洲公案

    二卷。清蓝鼎元(详见《平台纪略》)撰。记述其知普宁县时所审理案件始末,共计24篇。蓝鼎元号“鹿洲”,故名。有《鹿洲全集》本。

  • 杜工部诗年谱

    一卷。宋鲁訔撰。鲁訔字季钦(一说季卿),嘉兴(今属浙江)人。官至福建提点刑狱公事。生卒年不详。此书是为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年谱。鲁訔曾注杜诗,冠以此谱。后注轶而谱存。宋人为杜甫作年谱,始于吕大防。省以

  • 春秋列传

    八卷。明刘节(1476-1555)撰。刘节字介夫,初号梅国,更号雪台,老称潜虚翁,江西大庾(今江西大余)人。弘治年间进士,仕至刑部侍郎。该书朱彝尊《经义考》著录为五卷。作者以列传体的形式,为春秋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