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廖燕(1644-1705)撰。廖燕原名廖燕生,字人也,又字紫舟,广东曲江人。生于明亡清初之际。清初戏曲作家。其性格简傲,屡应科举不第,一生抗节不仕,以教馆为生,靠卖文笔维持生计,布衣终身。曾有县令想
一卷。清许致和撰。致和著有《说诗循序》。是书《大学》、《中庸》,各为讲义一篇,后附时艺七篇。谓《大学》全书,蔽以知本;《中庸》大旨,在于尽人会天,一本于诚。以下即就此为说,使通篇筋脉,联络融会。或以一
不分卷。不著编辑者名氏。二十六家为:李峤、苏颋、虞世南、许敬宗、李颀、王昌龄、崔颢、崔曙、祖咏、常建、严武、皇甫冉、皇甫曾、权德舆、李益、司空曙、严维、顾况、韩翊、武元衡、李嘉祐、耿湋、秦系、郎士元、
黎锦熙(1890-1978)撰。锦熙字劭西,湖南湘潭人。1911年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学堂,曾任长沙报馆总编辑,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教员,北京女子师大、北京大学、西北联大、西北师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以及重要
十二卷。清王士祯(1634-1711)撰。士祯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生平详见《唐诗三昧集》辞目是书原为清代王士祯编辑的十二卷秘本,“未及成书,不精不详”;后由郑
六集,三十九种,二百十七卷。清刘晚荣(详见《述古丛钞》)编。刘晚荣藏书颇丰,《藏修堂丛书》搜辑古今著述,按四部排列,成六集,书前有刘晚荣自序曰“余购书数十年,见有目所罕见,与夫刻校精审者,必秘之箧衍。
二十卷。清桂含章撰。桂含章字鉴亭,号坤三,安徽石棣(今安徽太平)人。是编有近乎讲章者,有类似语录者。大抵近乎讲章者,流于浅陋;类似语录者,陷于玄虚。其《论语》“曾子吾日三省”章,引外国人利玛窦说,谓“
十二卷。清黄生(1622-?)撰。生平详见《字诂》。此书以杜甫诗分体注释,于句法、字法皆逐一为之剖别。大旨谓前人注杜求之太深,皆出于私臆。故著此以辟其谬。其说未尝不是。分章别段,如评点时文之式,又不免
一卷。清顾淳编。顾淳字震盂,金匮(今江苏省无锡市)人。生卒年及事迹皆不详,据本书自序知其生活于清咸丰初年前后。是编述而不作,撮取前人成说于一书。考其所依计有陈第《毛诗古音考》、顾炎武《诗本音》、江永《
十二卷,清杨慧修,孔传庆、朱昆玉纂。杨慧,字定生,江苏金匮人,荫生,清道光初年来知定远县事。定远县志,始于明弘治十一年,嘉靖十四年知县高鹤重修之,然记载简略,《四库总目》尝举其体例冗杂,非成志体。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