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公翰藻
五十卷。明凌迪知(约1571前后在世)编。凌迪知字稚哲,乌程(今属浙江吴兴县)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此书录有明一代书牍。编者之意在广采博收,故冗杂极甚。《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五十卷。明凌迪知(约1571前后在世)编。凌迪知字稚哲,乌程(今属浙江吴兴县)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此书录有明一代书牍。编者之意在广采博收,故冗杂极甚。《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一卷。碑补一卷。清王森文撰。王森文,字春林,山东诸城人。官陕西雒南知县。嘉庆十九年(1814),王氏署略阳县事,游县境之石门,尽览摩崖石刻,乃尽拓其文,摹为一册。书中对原碑行数字数,以及断缺剥泐,详具
一卷。明马生龙撰。马生龙,三湘人。《江宁府志》艺文中,罗列关于金陵事实诸书不下数十种,但不载此书,故知此书者较罕见。是书所纪多为明洪武建都事,至明中叶流寓金陵者。其中载筑京城用石灰秫米粥固其墙。又载宫
三十三卷。(前集十五卷、后集十二卷、别集六卷。)未著明编者。本书选取冠、婚、丧、祭、乡饮酒、士相见等《仪礼》的六礼,综合诸家论述及朝鲜近俗,辨析疑难,以实用为目的撰成此书。书分前、后、别集。前集、后集
四卷,补四卷。明卜大有(生卒年不详)编。大有字益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嘉靖丁未(1547)进士,官无锡县令,后官至寻甸知府。执法不挠,以刚直著称。《经学要义》一书见于《明史·艺文志》、黄虞稷《千顷
三十卷。明刘俨(1394-1457)撰。刘俨字宣化,号时雨,吉水(江西吉水县)人。明正统七年(1442)进士第一名,授修撰,累官至太常寺少卿兼侍读学士。著有《刘文介公集》。是集凡三十卷。策、表、讲章为
四卷,清李锡书纂修。李锡书,字见奄,山西静乐人,乾隆进士,凡三任其地,卓有政声。所著有河洛图说二种。《汶志纪略》嘉庆十年(1805)刻本。共四卷,分为:卷一,疆域、建置、城邑、关隘。卷二,赋役、权法、
十六卷。不题撰人,书成于清初。白话短篇小说集。按此书各种刊本卷、回数不同,所标题目也有差异,殆由书商翻刻所为。各刊本故事内容交叉相同,亦有不同缺失。较全的啸花轩刊本十六卷十六回,有五篇故事,分别为:《
二卷。清王士濂撰。士濂字堂溪,江苏高邮县人。士濂于《广雅疏证》原注未详或未训者,复博采群书,拾遗补阙,为之训释。多采全袒望、杭世骏、钱大昕、戴震、余萧客、段玉裁、钱绎、洪颐煊、郝懿行、朱骏声、邹汉勋、
一卷。明崔铣撰。崔铣(1478-1541),字子钟,号后渠,乐安(今属江西)人。目录学家。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授编修,为南京吏部主事,后擢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礼部右侍郎致仕。一生嗜书,著述颇丰
二十四卷。清刘抃修,侯世禄纂。刘抃,江南颖州(今安徽阜阳)人,举人,康熙二十二年(1683)任知县。旧志创始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县令罗允凯,再修于崇祯间。康熙间刘抃到任,朝庭不诏徵天下省郡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