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司马法

司马法

一卷。旧题齐司马穰苴撰。考《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有“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司马穰苴兵法》。”由此可知,此书非司马穰苴自撰,为战国初齐国诸臣所追辑而成。隋、唐以来诸史志书目皆以为司马穰苴自撰,误。《汉书·艺文志》著录《军礼司马法》一百五十五篇,入礼类。《隋书·经籍志》著录成《司马兵法》三卷,后世通行本,以篇页无多,合并为一卷,《四库全书》本因之。全书四篇,仁本第一、天子之义第二、定爵第三、严位第四。《武经七书》本《司马法》分三卷。以仁本、天子之义为卷上;定爵为卷中;又从严位中析出一篇,名“用众”,共二篇为卷下。另有佚文六十余条,一千六百多字,见《玉函山房辑佚书》及《续编三种》。此书要旨崇尚仁义,开篇云“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为正。”故班固列是书入礼类,不为无据。在治军思想上“尚法”为主。“治国尚礼,治军尚法”,二者不同,“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军容入国则民德废,国容入军则民德弱”(《天子之义》)。治军不同于治国,必须赏罚分明,这种思想是可取的。此外,书中所云“五虑”,即顺应天时、广集财富、人和、地利、兵器精良。战争中要善于从众寡、轻重、治乱、进退、难易、固危、先后、息怠、强静、微静等等各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分析敌我双方的情况。这些论述均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弥足珍贵。此书向为后世所重,其所阐述的以法建军思想和具体的军法内容,无不为后世奉为圭臬。学者论周代兵制也多所采资。宋代此书列入《武经七书》,成为武举应试的经典之一。此书的刊本极多,宋刻《武经七书》本为现存最早刊本。它如《兵法汇编》本、《曾氏丛书》本、《诸子萃览》本、《子书百种》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续古逸丛书》本等,不一而论。新刊本有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此书的注本很多,现存较著名的古注本有宋施子美《武经七书讲义》中的《司马法讲义》,明刘寅《司马法直解》。今人注本有李零《司马法译注》,1992年6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 斗南黄先生辽阳稿

    二卷。《别稿》一卷。明黄正色(1522?-1570?)撰。正色,字士尚,号斗南。江苏无锡人。嘉靖七年(1528)举人。历官至南台御史,以护兴献太后葬承天。因论尚书温仁和、驸马崔元、中官鲍忠等不法,违逆

  • 青楼宝鉴

    见《海上花列传》。

  • 杨宫保中外勤劳录

    一卷。清杨芳(1770-1846)述。杨芳字诚斋,贵州松桃人。少投身行伍充当文书,被杨遇春荐为把总,官至湖南提督。此录所述为杨遇春战绩,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遇春入伍,记至道光元年(1821年)

  • 赵恭毅剩稿

    八卷。附《裘萼剩稿》三卷。清赵申乔(1644-1720)撰。赵申乔字松伍,又字慎旃。江苏武进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授商邱知县,官至户部尚书,政绩卓著,卒谥恭毅。本编首奏议,次序记,再次案牍之文

  • 北齐书

    五十卷。李百药(565-648)撰。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唐初史学家。他奉诏撰史,于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开始编撰,贞观十年(636年)完成的。李百药的父亲李德林任隋朝内史令,修

  • 刘太史集

    二卷。清刘可毅(1856-1900)撰。刘可毅原名毓麟,字葆真。江苏武进人。光绪进士。散馆授编修。学识渊博,博考诸史,循流讨源,有始有终。尤其熟悉中兴兵事。被黄体芳称谓刘越石、陈同甫一流人物。此集凡二

  • 汪氏学行记

    六卷。清汪喜荀撰。喜荀字孟慈,原名喜孙,嘉庆十二年(1807年)举人。官至河南怀庆府知府。喜荀高祖为镐京,曾祖良津,河南县志有传。祖父一元,曾旌表为孝子。父汪中,清史有传。喜荀称述先世懿德,编集名公先

  • 存吾文集

    四卷。清余廷灿(1729-1798)撰。余廷灿字卿要,晚号存吾。湖南长沙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官翰林院检讨,以母老乞养归,遂不复出。余廷灿生乾嘉之际,其时汉学风靡一世,不读许郑之书者几不得

  • 徐饴盦先生遗书

    无卷数。清徐养原撰。此书是作者的札记、考订之类的著述。所考书籍主要有《字说》、《明堂说》、《井田议》、《黑水考》、《朝鲜疆域考》、《孔子生年月考》、《孟蜀石经考》、《校淮南子》、《注五代史记例》、《御

  • 重编琼台会稿

    二十四卷。明邱浚(1418-1495)撰。邱浚,字仲深,号琼台,别署赤玉峰道人,琼山(今属山东)人、景泰五年(1454)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编修,迁学士,后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卒谥文庄。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