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历朝诗约选

历朝诗约选

九十二卷。清刘大櫆(1698-1779)选辑。刘大櫆,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安徽桐城人,副贡生,师从方苞,为姚鼎推崇,系桐城派重要作家之一。有《海峰文集、诗集》等。《历朝诗约选》为何维朴校,因书第五十七卷分上、下,故实为九十三卷。集中所录上始汉魏六朝,下迄乾隆间约二千余年的诗歌,包括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等体裁。每一体裁必述其渊源,并按编年体顺序排列。所录之诗,并非全部,有删节,每篇删两句至十句不等,并于诗之精妙处,往往加有圈点而不妄加品评,以启发读者自己去涵咏。此集所录宏富,篇幅浩博,但却用意谨严,取舍精当,故曾国藩誉之为“从来选本所未有”(《序》)。对研究古典诗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此书最早版本为姚氏刻本,今有光绪二十年(1894)金陵书局重刻本,光绪二十三年(1897)文征阁重校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实地论

    二卷。无撰者名氏。此书卷前有永乐三年乙酉(1405)作者自序,和“养和子题”。不知养和子为何人。其书上卷二篇:第一篇为《一宗》,阐寡欲延年之旨;第二篇为《二要》,述导引服食之事。下卷二篇:第一篇为《辨

  • 摭古遗文 补遗

    一卷。明李登(生卒年不详)撰。李登字里生平见《六书指南》。此书依照夏竦《篆韵》的体例,取钟鼎古文,按韵分编。其韵部变动是:并“东”于“冬”,并“江”于“阳”,并“侵”于“真”,并“肴”于“萧”;分“齐

  • 石室秘录

    六卷。清陈士铎(生卒年不详)撰。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又名朱子华,自号大雅堂主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约生于明代天启年间,卒于清康熙末年。陈氏自幼家贫,读史书,后因不得志而弃儒业医。读医书几十年,精

  • 公余闲咏诗草

    不分卷。清张玉堂撰。张玉堂号翰生,归善(今广东惠阳)人。生卒年均不详。少习举业,应文童试屡试屡拔前茅。精八法,能拳书指书。曾书“海镜”二个大字,勒于澳门妈阁海岛,雄伟壮观。又书有“墨缘”二字,首称翰墨

  • 朝城县续志

    二卷民。国杜子楙修,贾铭恩等纂。杜子楙,浙江绍兴人,民国九年(1920)任朝城县知县。贾铭恩,邑人。朝城县志自康熙十二年(1673)县令祖植桐重修后,光绪十八年后又有手钞本《朝城县志略》一卷传世。光绪

  • 草书韵会

    不分卷。金张天锡撰。天锡字君用,号锦溪老人,河中(治河东,即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人。官至机察,善书。陶宗仪《书史会要》称张氏有《草书韵会》行于世,而公私书目及谢启昆《小学考》均未著录,盖久佚矣。《续修

  • 地震解

    无卷数。意大利龙华民(1559-1654)撰。龙华民,字精华,意大利耶稣会士。1597年来华,先在广东韶州传教,1609年奉在华耶稣会首领利玛窦约来北京,并成为利玛窦继承人。1636年赴济南传教,在中

  • 续诗话

    一卷。宋司马光(详见《易说》)撰。是编题曰《续诗话》,据卷首司马光自作小引,盖续欧阳修《六一诗话》而作。是书对诸名家之诗多有介绍与品评,十分精当。如林逋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魏野之“数

  • 兰溪县志

    七卷。清刘芳哲修,郭若绎、章允奇纂。刘芳哲,兰溪县知县。兰溪志,始修于明正德间,再修于万历三十四年知县程子鏊,此志为三修。《兰溪县志》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全书共七卷,分为:卷一舆地类,卷二至三

  • 礼经通论

    一卷。清邵懿辰撰。邵生卒年未详,字位西,仁和人。邵懿辰“性峭直,能文章”。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慕方苞、李光地之学,曾与曾国藩等游处,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攻克杭州,邵氏因偕同清巡抚王有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