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午梦堂全集

午梦堂全集

十五卷。明叶绍袁(1589-1648)编。叶绍袁字仲韵,别号天寥道人。江苏吴江人。早负才名,天启五年(1625)进士,曾任工部主事。因不耐吏职,以母老告归。明亡后,他弃家为僧,号粟庵。其妻沈宜修(宛君)是女诗人,他的五子三女也都工诗能文。著有《叶天寥四种》,其中包括《叶天寥自撰年谱》、《天寥年谱别记》、《甲行日注》等。此集为崇祯九年(1636),沈宜修死后,叶绍袁辑集一门之作。首《鹂吹集》二卷附《梅花诗》,为绍袁室沈宜修作。次《愁言》并附一卷,为绍袁长女纨纨作。纨纨字昭齐。《返生香》并附一卷,绍袁季女小鸾作。小鸾字琼章,又字瑶期。次《有旻遗草》并附一卷,绍袁仲子世称作。世称字声期。次《窈闻》一卷续一卷、《征仙录》,绍袁悼小鸾作。次《伊人思》一卷,绍袁室宜修选同时名媛诗文作。次《秦斋怨》一卷,绍袁悼其室宜修作。次《屺雁哀》一卷,绍袁辑诸子吊兄弟女兄弟作。次《彤奁续些》二卷,绍袁辑诸名媛吊纨纨、小鸾两女,及己悼两女作。此外有《灵护集》一卷,绍袁三子世俗作。世俗字威期。《鸳鸯梦》一卷,绍袁次女小纨作,小纨字蕙绸。《琼花镜》一卷,绍袁为小鸾《征仙》追影作。《征仙录》今不传。或即《琼花镜》之异名。凡十二种,盖各种先后陆续付刻,汇印多少,故不相同。乾隆二十三年(1758)绍袁四世孙桓椿,重行选刊八种,后有跋称;先虞部公手定十二种付梓,曰《午梦堂集》。丙子(1756)秋,杜门习静,补其缺,订其讹,共得《鹂吹》、《香雪吟》、《伊人思》、《愁言》、《鸳鸯梦》、《返生香》、《窈闻》、《窈闻续》八种,阅再寒暑而告竣。其《灵护》、《有旻》、《续些》、《秦斋怨》四种,以语多悲寂置之。是当时所行全集,无《屺雁哀》、《琼花镜》,而所谓十二种者,较之崇祯刻本,乃分《窈闻》、《窈闻续》而二之。《香雪吟》即梅花百咏,原本附《鹂吹》之后,而此亦别为一种。以旧本十二种数之,实只六种。而所据本多《鸳鸯梦》一种。宣统三年(1911)绍袁裔孙德辉参校崇祯、乾隆两本,编次付刊。其《琼花镜》一种,乃道光末年吴江县知县宛平王寿迈所辑《砚缘录》汇刻本。后有绍袁八世孙乃溱跋,称为《午梦堂集》之一种。不知崇祯、乾隆两刻,何以未及列入。有观古堂刻本。

猜你喜欢

  • 蜀语

    一卷。明李实撰。李实四川人,进士。是书辑录四川一带方言词凡五百六十二条,每条皆注明读音,间加按语,并征引典籍以疏通证明之,如称官长曰崖,引《唐语林》证之;称人曰汉,引《宋书》证之;咤其多曰夥,引《史记

  • 东观奏记

    三卷。唐裴庭裕(一作廷裕)撰。裴庭裕,字膺余,闻喜(今属山西省)人,属唐代名族东眷裴氏。唐昭宗时,裴庭裕为翰林学士、左散骑常侍。昭宗大顺二年(891年)二月,他奉诏修撰唐末三朝实录,在此期间,他就所见

  • 笥河文集

    十六卷。卷首一卷。清朱筠(生平籍里见《笥河诗集》条。)撰。此书内容,卷一辑《清正经文勒石大学以同文治折子》等九篇;卷二辑《圣谟广运平定准葛尔恭纪四言诗百韵谨序》等五篇;卷三辑《哨鹿赋》等七篇;卷四辑《

  • 春秋经传集解考正

    七卷。清陈树华(1731-1801)撰。树华字芳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乾隆末年任事江西。著有《春秋内外传考证》五十一卷及《国语补音订误》等。《春秋经传集解考正》七卷,撰成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

  • 锡山尤氏丛刊甲集

    七种,十一卷。民国尤桐编。尤桐,字干丞,江苏无锡人。是书汇辑先世遗著,有宋尤袤《梁溪遗稿》二卷补编二卷(据《四库全书》本)、《遂初堂书目》一卷(据《说郛》本)、《文选考异》一卷(据《常熟先哲遗书》本)

  • 礼书附录

    十二卷。清陈风泉(生卒年不详)撰。陈凤泉,安徽泾县人,官石埭县学。该书融汇多家,博取前人有关礼制的研究成果对古礼作简要解释。重点参照清人秦蕙田《五礼通考》、宋陈旸《乐书》、清惠士奇《礼说》等。分列十二

  • 不二斋文选

    七卷。明张元忭(1538-1588)撰。张元忭字子荩,号阳和,浙江绍兴山阴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官至翰林侍读。卒谥文恭。著有《绍兴府志》等。是集为张元忭诗文别集。凡七卷,其中文六卷、诗-卷。卷

  • 张氏可书

    一卷。撰者不详。此书《宋史艺文志》、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均未著录,《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小说家类。作者大约生于北宋末年,书记载的内容也比较庞杂,如汴梁全盛之景,故都遗闻、朝廷故

  • 今韵三辨

    二卷。清孙同元撰。同元字与人,仁和(今杭州市)人。书名三辨者,训辨、字辨、诗辨也。训辨者,一字分列二三韵,训辨其意义之不同;字辨者,取形似之字辨其笔画错舛;诗辨者,取古今诗集,摘录诗句,辨其与今韵异同

  • 学规类编

    二十七卷。清代张伯行(见《道统录》)撰。此书成于康熙末年,作者在福建设正谊学堂,倡导理学,并建书院,此书便是作者为书院诸生订立的学规,以程朱理学为宗。全书首载有清太祖训饬士子文,其次辑录了宋、元、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