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三经古注

十三经古注

又名《永怀堂古注十三经》。二百九十一卷。明金蟠、葛鼐、葛鼒同校,三人均为东吴(今浙江鄞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汇集儒家十三部经典《周易》、《诗》、《尚书》、《礼记》、《周礼》、《仪礼》、《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的经文及《注》与《疏》,卷帙浩繁。共计《周易》九卷,王弼、韩康伯注,陆德明音义,附《略例》一卷,王弼撰,刑璹注;《尚书》二十卷,孔安国传,陆德明音义;《毛诗》二十卷,毛亨传,郑玄笺,陆德明音义,附《诗谱》一卷;《仪礼》十七卷,郑玄注,陆德明音义;《周礼》四十二卷,郑玄注,陆德明音义;《礼记》四十九卷,郑玄注,陆德明音义;《春秋左氏传》三十卷,杜预集解,陆德明音义;《春秋公羊传》二十八卷,何休解诂,陆德明音义;《春秋穀梁传》二十卷,范集解,陆德明音义;《尔雅》十一卷,郭璞注,音义作者不详;《论语》二十卷,何晏集解;《孝经》九卷,郑玄注;《孟子》十四卷,赵岐注。其中,《毛诗》传原题毛公,《毛诗》笺、《孝经》注原俱题郑氏,指称不确,该书予以纠正,确指毛亨、郑玄。但诸经所注,均非善本,加上校勘不够精确,所以不被后世学者重视。最早的版本是明崇祯十二年(1639)昆山葛氏永怀堂刊本,其后又有清同治八年(1869)据永怀堂原刊补修印本,清江宁书局补足印本。

猜你喜欢

  • 四侯传

    四卷。明王士骐撰。士骐生平事迹见《驭倭录》条。该书主要记述文成侯张良、忠武侯诸葛亮、武侯王猛、邺侯李泌四人的事迹,内容基本以正史材料加稗官野乘等相参而成。作者编辑该书,盖有隐寓尚友之旨。

  • 二初斋读书记

    十卷。清倪思宽(生卒年不详)撰。倪思宽原名倪世球,字存未,后改此名,字二初,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乾隆恩贡生。遍读经、史、子、集四部之书,每有异同,随笔考订,以成此书。倪思宽长于《三礼》,学宗程朱,

  • 开天传信记

    一卷。唐郑棨(?-899)撰。郑棨字蕴武,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唐昭宗光化二年登进士第,累官庐州刺史,迁右散骑常侍。昭宗时擢为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郑棨善诗,多诙谐语,时号“郑五歇后体。”昭

  • 论语沈氏训注

    一卷。南齐沈居士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皇疏引沈居士说而不著其名。马定为沈驎士,因《齐书·沈传》有训注论语之事。朱彝尊《经义考》曰《论语训注》佚。也是据沈传而言。马又说史称驎士隐居余不吴差山。教授经书,

  • 赐砚堂丛书未刻稿

    十种,十一卷。清顾沅(详见《赐砚堂丛书》)编辑。顾沅刊刻《赐砚堂丛书》,有十种未刻入,存有钞本,十种书有:清杨淮《古艳乐府》,清高奕《续曲品》,清查为仁《莲坡诗话》,清刘廷玑《在园杂志》,清陈僖《识物

  • 黄石公素书

    一卷。旧题秦黄石公撰,宋张商英注。黄石公为秦汉间隐士,世传其授张良兵法即今本《三略》,其事不确,前已有辨。此书题黄石公撰,不确。张商英(1043-1121)字天觉,蜀州新津人(今属四川)。据《宋史》本

  • 陶诗汇注

    四卷。清吴瞻泰撰。吴瞻泰字东岩,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本书为陶潜诗注汇集,共四卷,成书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首卷载宋吴仁杰、王质二家年谱,末卷附诗话百余条。集中诗注则采宋代汤汉、元代刘履、明代

  • 志斋医论

    二卷。明高士(生卒年不详)撰。高士字志斋,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此书成于嘉靖年中。高氏认为“今之医者多非丹溪。而偏门方书盛行,则亦以朱氏为宗者矣。”书中上卷专论痘疹,下卷杂论阴阳六气、血脉虚实。对后世

  • 俨山外集

    三十四卷。明陆深(详见《南巡日录》条)撰。此集为陆深札记之文的总汇,由其子陆楫汇编而成。其中凡《传疑录》二卷、《河汾燕间录》二卷、《春风堂随笔》一卷、《知命录》一卷、《金台纪闻》二卷、《原丰堂漫书》一

  • 枕善居杂说

    一卷。清王敬之(生卒年不详)撰。王敬之字宽甫,号枕善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增贡生,官户部主事。此书为考订经史、诗文及音韵训诂之文。自谓“闲有所见,未敢自信,聊录备忘,不为次叙,不足次叙也,他日附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