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农书

农书

①三卷。附蚕书一卷。《农书》,宋陈旉(1075——?)撰。陈旉,江苏人。陈旉博学多才,不肯为官,大约生活于北宋、南宋之间。洪兴祖为《农书》所作序中称,“西山陈居士,于六经诸子百家之书,释老氏、黄帝、神农氏之学,贯穿出入,往往成诵。下至术数小道,亦精其能。平生读书,不求仕进。所至即种药治圃以自给。”《农书》成书于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陈旉当时已74岁。陈旉从总结农夫耕作经验出发,结合自己种药治圃的体会,总论农业经营与栽培,并涉及养牛、蚕桑等畜牧业养殖业,对推动当时南方农业的发展有一定意义。《农书》也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谈论南方农业的书籍。陈旉在《自序》中言,此书“非腾□空言,夸张盗名,如《齐民要术》、《四时纂要》,迂疏不适用之比也,实有补于来世云尔。”然而陈旉却在一定程度上犯了“空言”之忌。书中所论大抵泛陈大要,往往引经史加以证明,虚论多而实事少,远不及《齐民要术》详细、准确、明了。《农书·自序》的前两页已佚。《农书》之后,附有《蚕书》一卷,为宋朝秦观(1049-1100)撰。《四库全书》编者以为《蚕书》为秦观之子秦湛所撰,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考证《蚕书》为秦观所撰,余说为是。秦观《蚕书》本与陈旉《农书》原无联系,后人将《蚕书》缀于《农书》之后,合为一编。因《农书》、《蚕书》在意思上可互为补充,故延置至今。南宋时《农书》曾刊行于世,清代乾隆年间收入《四库全书·子部农家类》,鲍廷博所辑《知不足斋丛书》(乾隆至道光本)、马俊良所辑《龙威秘书》等。现代商务印书馆辑印的《丛书集成初编》也将其收入。1956年中华书局出版《陈旉农书》。1965年农业出版社出版万国鼎的《陈旉农书校注》。②二十二卷。元王祯(生卒年不详)撰。王祯,字伯善,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元代元贞元年(1295)至大德四年(1300),王祯在旌德(今安徽旌德县)、永丰(今江西永丰县)做县尹。任职期间,王祯积极倡导改良农具,种植桑、麻、棉等各种经济作物,并开始撰写《农书》。同时,他还改进了活版印刷术,将《造活字印书法》一文附于《农书》之后,成为我国最早系统介绍活字版印刷术的文献。《农书》于皇庆二年(1313)成书,大致由三部分组成。农桑总诀,总体上阐述农业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农器图谱,展示各种与农业有关的劳动工具,用二百多幅图画加以说明。每图之末必系以铭赞诗赋,风雅可诵。谷谱,则分论农作物的栽培之道。《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元人农书存于今者三本。《农桑辑要》、《农桑衣食撮要》二书,一辨物产,一明时令,皆取其通俗易行。惟祯此书,引据赅洽,文章尔雅,绘画亦皆工致,可谓华实兼资。”王祯《农书》刊行后,明代曾收入《永乐大典》,并为八卷。清人整理修制《四库全书》时,以为《永乐大典》所载王祯《农书》“割裂缀合,已非其旧”,遂“依原序条目,以类区别,编为二十二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收入《四库全书》。另,《武英殿聚珍版书》亦将其收入。此书或云三十七卷,今存三十六卷。中华书局1956年曾出版三种农书(含王祯《农书》)合刊本,另有单行本。农业出版社1963年,新版出版该书。另有《万有文库》本。1981年农业出版社出版由王毓瑚所校的《王祯农书》。

猜你喜欢

  • 则克录

    见《火攻挈要》。

  • 别本东田集

    十五卷。明马中锡(1446-1512)撰。马中锡,字天禄,号东田,故城(今河北故城县)人。生平详见《东田漫稿》(辞目)。此集为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中锡乡人贾棠所刊刻,凡收入文五卷,诗十卷。文中有

  • 赐葛堂文集

    六卷。清岳震川(1754-?)撰。岳震川字一山,洋里(今陕西洋县)人。乾隆进士,官中书舍人。岳震川勤于学,博览百家,能文,自成一家。不慕荣利,引退归里,奉养老母。本文集第一卷为杂著,辑文二十六篇;第二

  • 东洲草堂金石跋

    五卷。清何绍基撰。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媛叟,道州(今湖南道县)人。诗人、书法家。道光乙未乡试第一,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四川学政。通经史、小学。论诗推

  • 周易新论传疏

    一卷。辑佚书,唐阴弘道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阴弘道,新旧《唐书》皆无传。《唐书·艺文志》载阴弘道《周易新论传疏》十卷,注云弘或作洪。《崇文总目》云:洪道世其父颢之业,杂采子夏、孟喜

  • 洞庭君山集

    三卷。明胥文相(约1520前后在世)编。胥文相字士衡。巴陵(今属湖南)人。生卒年不详。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至柳州府知府。本书纂辑屈原以后历代题咏湖山及岳阳楼者为一编,亦自载所作二诗。此二诗浅

  • 四书億

    二卷。清李仲昭撰。仲昭字天隐,浙江仙居(今浙江仙居)人。是书首有自序,分上下卷,上卷《论语》,下卷《大学》、《中庸》、《孟子》。以“億”为名,仿前人“老子億”,大旨好创新解,而说《论语》最详,所说大都

  • 黄静山集

    十二卷。清黄永年(1699-1751)撰。黄永年,字静山,号松甫,江西广昌人。乾隆元年(1736)巡抚常安举博学鸿词,同年成进士,不预试,授刑部主事,疑狱多有平反,累官常州知府,为政宽而有礼。是集凡十

  • 齐论语

    一卷。清马国翰辑。是书凡六十四条,按今之论语篇次分配。今之论语,为汉安昌侯张禹所定。其作《论语说》二十一篇,用古论篇次,是兼采三家而以鲁为主。《经典释文》引《新论》,云古论与齐、鲁文不同有四百余字,郑

  • 易韦

    二卷。清朱襄撰。朱襄,无锡人。该书成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卷首是“易图说”,总共十二个图。朱襄以九数为河图,这是宗于刘牧的说法,但朱襄以洛书为八卦又与刘牧看法不同。其中尚占一图只有图而无说,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