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全唐诗

全唐诗

九百卷。清曹寅(1658-1712)、彭定求(1654-1719)等十人奉旨编纂。曹寅,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满洲正白旗人,曹雪芹祖父,官至通政使,著有《楝亭诗词钞》等。彭定求,字勤止,号访濂、南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曾任翰林侍讲等职,著有《阳明释毁录》、《儒门法语》等。《全唐诗》又称《御定全唐诗》。系康熙四十四年(1705)奉敕编纂的唐五代诗歌总集。凡九百卷。共收录唐五代三百五十余年间诗作达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并附有全唐五代词),诗人凡二千二百余家。其中,卷一至卷九,为帝王、后妃、宗室诸王、公主宫嫔的作品;卷十至卷二十九,为乐府诗(不包括新乐府);卷三十至卷七百八十四,为历朝诗,依时代顺序编次;卷七百八十五至卷七百八十七,是无姓氏可考者之诗;之后为联句、逸句、名媛、僧、道、仙、神、鬼、怪、梦、谐谑、判、歌、语、谣、古辞、词等。全书对可以考稽的作者,大都附有小传,并间有校文、注释、考订字句异同等文字,虽比较简略,但亦为读者了解诗人,提供可靠的佐证。由于《全唐诗》是以胡震亨《唐音统笺》、季振宣《唐诗》为底本,加以补苴而成。而胡、季二书学术价值均很高,为《全唐诗》的编纂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其不仅基本上汇集了唐代诗歌,而且成为我国古代诗歌总集中篇幅最大、影响最广的一种。但因为成书仓促,及编纂时客观条件所限,使《全唐诗》亦存在漏收、误收、编次不当、作品重出、小传中多有讹误等局限,大大降低了其学术价值。《全唐诗》最早版本为康熙四十六年(1707)扬州诗局本,凡一百二十册。又有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同文书石印本,共四函。最通行为中华书局1960年排印本,是据扬州诗局本校点重印,除断句外,书末还附有作者索引及乾隆《知不足斋丛书》中收录的日本河世宁编《全唐诗逸》三卷。1979年新版的《点校说明》列举了不少例证,指出《全唐诗》的舛误,也可供参考。

猜你喜欢

  • 快雨堂题跋

    八卷。清王文治(1730-1802)撰。王文治,字禹卿,别号梦楼。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乾隆三十五年殿试及第,官翰林侍读,后为云南临安府知府。王文治能诗、擅书。其书法源出董其昌,秀逸天成,名闻海内

  • 冬巢词集

    四卷。清汪潮生撰。汪潮生字汝信,号饮泉,江苏江都人。生卒年未详。诸生。此书为词集。首卷六十七首,次卷六十二首,三卷七十二首,末卷六十首。共二百六十一首。前有黄承吉序。其词不宗一家。精深华美,声调高朗,

  • 潜沧四书解

    一卷。清佘一元撰。一元字占一,号潜沧,山海卫(今河北山海关)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官至礼部仪制司郎中。顺从陈龙正,著有《潜沧集》七卷。《潜沧四书解》一书大都推衍师说,往往翻新于旧解之外。如谓《

  • 忠雅堂集

    四十一卷。清蒋士铨(1725-1785)著。蒋士铨,字心余,一字苕生,号消容,又号藏园,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后乞病归,主绍兴蕺山书院。蒋士

  • 芸心识余

    七卷,续 一卷。明陈其力(生卒年不详)撰。陈其力,字克相,号芸心子,通海(今云南省通海县)人。官南京户部司务。此书成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共七卷,分禽鸟、兽畜、龙蛇、虫鼠、鱼龟五部,分门隶事,

  • 校注字鉴

    五卷。清方成珪(生卒年不详)撰。成珪字国宪,号雪斋,瑞安(今属浙江)人。嘉庆戊辰(1809年)举人,历官海宁州学正,宁波府教授。精小学,尤嗜校雠古籍。是书系考订元李文仲《字鉴》之作。参照钱馥校本,每字

  • 西藏图说

    一卷,清松筠纂。松筠(1752——1835),字湘浦,玛拉特氏,蒙古正蓝旗人,考授理藩院笔帖式,后充军机章京,乾隆帝以为能,擢内阁学士、兼副都统,乾隆五十年(1785)为库伦办事大臣,五十九年(179

  • 音律节略考

    一卷。清潘继善(生卒年不详)撰。潘继善号本庵,婺源(今安徽婺源)人。是书首先列举律吕损益上下相通之法,其次列正半变半诸律长短之法,再次列十二律还相为宫之法,最后列黄宫七管至应宫七管十二图,即《律吕新书

  • 横州志

    十二卷,清谢钟龄等修,朱秀等纂。谢钟龄,福建建宁(今福建建瓯)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乾隆九年(1744)任横州知州。朱秀,字蕊春,与谢钟龄同乡。此志为乾隆知州谢钟龄纂修,取前人陆公志稿,朱秀主

  • 读易纪闻

    六卷。明张献翼(生卒年不详)撰。献翼字幼于,崑山(今江苏昆山)人。后更名敉。其事迹附于《明史·文苑传·皇甫涍传》末。此书乃其早年读书于上方山中所著。献翼放诞不羁,言行诡异,而其说《易》乃平正通达,笃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