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僧宝传

僧宝传

全称《禅林僧宝传》三十二卷。宋代释惠洪(生卒年不详)撰。据有关文献记载,惠洪乃非平庸之辈。他虽然喜游公卿间,善诗交友,“于释门戒律实未精严”,“僧律多疏”,故世有多讽,有浪子和尚之称。但是,他却是聪明绝顶,于禅宗微义能得其悟法。又素擅词华,故所述释门典故皆斐然可观。著述较多,除撰有《僧宝传》外,还有《冷斋夜话》、《临济宗旨》、《林间录》二卷、《后集》一卷。以及所作赞偈,渔父词等。《僧宝传》是惠洪因缀辑旧闻,各为之传,而系以赞而成。自五代到北宋政和年间81名禅宗僧人一一作传,弥补了前人所书只载机缘语句,而略其终始行事之不足。使所列传人物行迹分明,言行概为一体。其中,作传81人,属青原法系的有11人,曹洞10人,临济17人,云门5人,法眼5人,沩仰1人,黄龙15人,杨歧4人,其余人法系不明。从文体上看,是介于僧传和灯录之间的一种体裁。后世对此书评价较高,说它融会众说,陶铸成文,自成一家之言,后人多视之为丛林之扶风龙门,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后出的僧传、灯录常加以引用。最初刻本是宋宣和六年(1124)本,有侯延庆作序。宝庆三年(1227)杭州刻本有张宏敬作序。现在通行的版本是嘉兴续藏本,影印续藏经本,南京刻本。

猜你喜欢

  • 独断

    二卷。东汉蔡邕(132-192)所撰。邕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少博学,喜好辞章、数术、天文,精通音律。曾为河平长、郎中,后迁议郎。嘉平四年(175),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等奏求正定《六经》文

  • 周易精蕴汇解

    十八卷。清谭爱莲撰。爱莲字净方,新化(今湖南新化县)人,乾隆岁贡生,邃于经学,尤精于《易》。此书对象数义理的论述颇为详尽,取采众家之说也能得其精要处。此稿撰成后,颇得乾嘉诸儒推许。全书为赵体密行细字,

  • 荆南倡和集

    一卷。元周砥、马治同撰。周砥字履道,江苏无锡人。马治字孝常,江苏宜兴人。二人事迹皆附载于明史文苑传中陶宗仪传末。至正间,周砥遭乱,客居马治家;马治馆周砥于宜兴荆溪之南,随事唱和,积诗一卷,各录一帙而怀

  • 成败志

    一卷。晋孙毓撰,其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清马国翰辑。孙毓有《毛诗异同评》,已著录。《隋书·经籍志》云,儒家,梁有《孙氏成败志》三卷,孙毓撰,已失传。《旧唐书·经籍志》、《意林》皆云三卷。《意林注》云,孙

  • 江道编

    一卷。齐召南撰。齐召南,天台人。《江道编》小方壶斋本,共一卷。首列金沙、雅砻二源。以下依次叙述所会之沱、涪、黔诸江以及洞庭湖与汉水。谓经东流望江,至江南界。循江阴,抵昭文白茅镇,至崇明西明北是为入海之

  • 黄钟通韵

    二卷。清都四德(生卒年不详)撰。都四德字乾文,号秋庄,满洲镶红旗人。是书共十篇,依次为《律度量衡》、《五音位次》、《六律》、《七均》、《五音六律相生》、《律昌名义》、《律本》、《循环为宫》、《声字》、

  • 高州府志

    十六卷。清王概、于殿琰纂修。王概,字成木,号约祁,山东诸城人,岁贡生,官至广东布政使。于殿琰,乾隆二十二年高州知府。旧志创修于明宣德五年(1430)郡守富敬,至雍正间三度续修。乾隆间王概任高廉巡道兼摄

  • 方泉集

    四卷。宋周文璞(1180-1240)撰。周文璞,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汶阳(今山东汶上)人。少年聪慧,以能诗称于世。宋宁宗时,曾做过溧阳县丞及内府守藏吏等。著有《方泉集》。此集凡四卷,所录赋

  • 读孝经日记

    一卷。清潘任(详见《郑注孝经考证》)撰。该书所记至五孝章而止,未竟全书。所援据古义,非常详尽完备。主要观点有:(1)断定孝经为孔子作;(2)断定郑氏解确为康成(即郑玄)作;(3)认为孝经古有章名;(4

  • 尚书中候

    ①一卷。原题阙名。此卷所辑,共有十条。其中,只有“周公归政于成王,太平制礼,鸾凤见“一条,与《太平御览》所引完全相同,其他九条如“尧沉璧于河,白云起,回风摇落”条,“帝尧即政,景星出翼”条,“尧即位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