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节贯

仪礼节贯

三卷。清朱璠撰。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璠字胜之,江西南城县(今江西省东部)人。书首有璠叙录,大意是:《仪礼》文多冗复,读者概以节取。这里编取记之零星者附于经,择取纂疏确当之训诂以补充其缺脱,订正其讹误。而对于参错冗复之处,就援引经文,其他如初之例来对其进行铨释,差不多一线贯成,使读者心目朗澈,做到时半功倍,因此酌其目曰“节贯”。是书卷首节录宋代李如圭《释官》(附抄戴震贾疏钦定义疏共三则),其次是凌廷堪《释性》、《释服》、《乡礼抄略》(本诸锦《乡礼补》及秦蕙田《五礼通考》)、《王祭礼节目》、《九拜解略》、《九祭解略》、《乡射五物说》(皆凌廷堪作),而终以汪琬《丧服继父辨》。正卷从《士冠礼》到《有司彻》,篇目次第纯粹同旧有十七篇相同,而删节过多,如《士冠礼》节眉,左右本《少牢》等,东上本《乡饮》等文,《昏礼》古人抽扃委鼎北,本《特牲》等,都是朱氏所添加,极其不合,而《丧服》删继父,则朱氏叙录已经谈到过。总之,解经者应当以尊经为主,如朱氏既已取记文附于经,又把《少牢馈食》、《特牲馈食》等他篇之文窜入《士冠礼》等篇,与纂经没什么两样。如果认为应该添加,只能在注释内述明,不可妄羼入正文。朱子对于《大学》古本,有所增易,尚且受到后人讥议,朱璠竟然想纂改《仪礼》,此万不可成为典式。卷尾则为《总例》,其次还有《陈设》等例二十余则未有《礼服例》,而终以《补释牲》,朱氏对于礼学,并非没有研究,而删节增移,与尊经之声甚相违背,此为其可憾之处。是书有道光刊本。

猜你喜欢

  • 永平府志

    ①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李奉翰、顾学潮修,王金英纂。李奉翰,字香林,奉天正蓝旗汉军人。监生,乾隆三十七年(1772)任永平知府。后升江南松太道。顾学潮,字小韩,江苏元和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副贡。

  • 王山史五种

    五卷。明末清初王弘撰撰。王弘撰字山史,华阴(今属陕西省)人,生卒年不详,明代诸生,入清后不仕。五种有《待庵日札》一卷、《西归日札》一卷、《北行日札》一卷、《正学偶见述》一卷,第五种为康乃心撰《王贞文先

  • 通玄真经

    见《文子》。

  • 发蒙宏纲

    三卷。宋罗黄裳(生卒年不详)编。罗黄裳,池州(今安徽铜陵)人。咸淳中曾为番禺守。明《内阁书目》曰:“《发蒙宏纲》,宋咸淳间,罗黄裳撰五言诗十二篇,又择古文凡有关于蒙养者三十篇以训蒙。今考所录,皆乡塾习

  • 夏小正正义

    一卷。清王筠(详见《毛诗重言》)撰。是书主要依靠黄叔琳注本来作解释,其对金履祥、张尔歧及黄说全谬者删之,是非互见者辨之,全谬而易惑后人者亦辨之。书前有咸丰二年(1852)自序,系为此书与它书同刻时总序

  • 十诵羯磨比丘要用

    宋代释僧璩(生卒年不详)撰。僧璩,俗姓朱,吴(今江苏省吴县)人。为僧业弟子并受学什公。僧璩为学刻苦,专攻十诵,在律学方面颇有见地。在宋孝武帝时曾任僧正。除撰有《十诵羯磨比丘要用》外,传称还撰有《胜鬘文

  • 春秋详说

    ① 三十卷。家铉翁(生卒不详)撰。家铉翁字则堂,眉山(今属四川)人,宋元之际经学家。宋时以荫补官,后赐进士出身,官至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至,丞相檄告天下守令以城降,铉翁独不签名。宋亡不仕,元

  • 陈书

    三十六卷。姚思廉、姚察(均见前篇)撰。唐太宗贞观三年,姚思廉受诏撰梁、陈二史,魏徵总领其事。他是根据其父旧书稿,又采择史著撰成。陈朝是南朝的一个小朝廷,统治仅三十三年历史,全书只三十六卷,是《二十四史

  • 周易揆

    十二卷。明钱士升(?-1651)撰。士升字抑之,浙江嘉善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第一,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事迹附见《明史·钱龙锡传》。该书用注疏本,杂采前人之说,断以己意。许誉卿为之作《序》云:

  • 续金华丛书

    六十种,四百九十六卷。民国胡宗楙编。胡宗楙,浙江永康人。为胡凤丹之子。胡宗楙承其父志,搜访乡邦著述,成此丛书。仍按四部排列,每部内则以年代先后为序,计经部五种,史部七种,子部十三种,集部三十五种,除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