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今古文异同疏证

仪礼今古文异同疏证

五卷。清徐养原(详见《周礼故书考》)撰。是书列举郑注所载异文,为之疏证,凡是文有详略、义订两通之处,不再赘说。是书胜过宋世荦《疏证》,却逊色于胡承珙之《疏义》。例如,说古文多假借,又多从省,然而,纁裳摄酒,今文反而作熏作聂,这类情况可能是由于字体烂脱。著者不了解今文例用正字,也有用省体假借者,皆为当时承用字,并非由于烂脱。观视诸袗鞶,今文“视”写作“示”。说服说东,今文“说”皆写作“税”,可见,是书对于古今文用字之事例,未做进一步深究。以《士冠礼》注今文扃为铉,古文鼏为密,为郑注本说,今文扃为鼏,后人多闻铉,少闻鼏,于是以意改。著者不了解《说文》多根据古文,只云礼谓之鼏,并不录今文鼏。郑注经取易晓,因此,经写作肩鼏,而在注中重迭今文铉古文密,两书各自有事例,今天认为郑注本云今文扃为鼏,这是根据《说文》来改郑注,与段氏《说文》注补鼏字。又依据郑注来改《说文》者同一牵合。以《乡射》注今文无为今文无“奠于篚”三字,著者不知道此谓无奠于宾大夫之奠字(案:详见《仪礼古今文疏义》条下)。如果依据《燕礼》今文无奠于篚,认为这与之相同,与注释复奠之语意不相合。又认为执觯者为上文执觯者受觯,也昧及字之义。以《燕礼》注今文媵皆作腾为今文当作古文,隶释石经《仪礼》残碑,有盥洗升媵觚于宾,石经熹平所立,乃是今文,著者不知《礼记·檀弓》洗而扬觯,注礼扬作媵,射义扬觯而语,注今礼扬皆作腾,礼谓古文礼,今礼谓今文,则作腾者应当是今文,此注正确。《大射注》实际上是错误的。今天反而据彼以订此,可谓极其颠倒错乱。又凡是郑注所称今文者,是小戴所传高堂生之本,熹平石经乃兼取今古文,并非郑所谓今文本,其说也有牵拘之处。以《公食礼》注今文鮨作鳍,为鳍即鮨之俗字,脍用鮨,大概以脊肉为脍。作者不知道鮨、鳍乃是古今字,如同脊鬣则写作髻而不写作鳍。少仪夏古鳍,是假借字,鮨本鱼鲊,牛鮨应当把藏之法施于牛肉,不能认为是用脊肉。又以记注幂今文或作幕为今文当为古文,幂本来写作密,其写作幕的情况很少,因此,加上“或”字。作者不知道此谓今文之或本,不能认为古文幂偶作幕。以《士丧礼》注今文笏作忽为当云今文曶作忽,今文为妄人臆改。著者不知今文为古文之误,郑自用经典相承本作笏,其古文则写作忽。以《既夕》注古文幦为幂,为幂当依释文作幕。作者不知“幂”也就是“幎”字,《既夕》之白狗幦,也就是《周礼》巾车之木车犬,者幎之或体,古文自作幂,不作幕。以《士虞记》注古文曰左股上此字从肉殳,非殳矛之殳声,为应当以阮元校勘记作此字从肉殳声,股与膉字形和读音都不相类似,不可能致误,因此,郑释其偏傍以志疑。著者不知此字从殳,其读音如投,与股肱之股从殳矛之殳声乾不同,为今脰膉之正字,因此,今文易以膉。而注释以膉脰肉,又辨其声以明股之与脰音相近,而为古今字,并非有志疑之意。以上所述都有必要进一步商榷,黄以周《六书通敌》,对此已经有所述。然而,其书颇具汉学家师法,虽然不及胡书,却也足以用来考证。此书有南菁书院本。

猜你喜欢

  • 尚书启蒙

    五卷。清黄式三撰。黄式三字薇香,浙江定海人,岁贡生。黄式三的《尚书启蒙》是以江声《尚书今注音疏》、王鸣盛的《尚书后案》、段玉裁的《古文尚书撰异》、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为蓝本而成,只是黄氏从马融说

  • 莲洋诗钞

    十卷。清吴雯(1644-1704)撰。吴雯,字天章,号莲洋。薄州(今山西永济)人,原籍辽宁辽阳。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荐举博学鸿词,不中举。游食四方,足迹遍及南北。吴雯少敏慧,博览群籍,淹通经史

  • 长沙府志

    五十卷首一卷。清吕肃高修,张雄图、王文清纂。吕肃高字南村,河南新安县人,举人,曾任长沙知府。张雄图字励山,河南洛阳人,举人,时为名士。王文清字九溪,湖南宁乡人,曾任宗人府主事、三礼馆律吕馆纂修,经史馆

  • 叶石农自编年谱

    又名《跛奚年谱》。一卷。清叶葆(1760-1821)自编。叶葆字宝田,号玉岑,一号石农,因病足又号跛奚,山东聊城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举人,一生以授徒为业。著有《诗法浅说》、《齐语考略》等。此

  • 班马字类

    五卷。宋娄机(1133-1211)撰。娄机字彦发,嘉兴(今属浙江)人。书成于淳熙八年(1181),时人楼钥、洪迈先后为之作序。娄机采录司马迁《史记》和班固《汉书》中的古字僻字,按平上去入四声分韵编次而

  • 千金要方

    见《备急千金要方》。

  • 理堂集

    二十三卷。清韩梦周(1730-1789)撰。韩梦周,潍县(今山东潍坊市)人,字公复,一字理堂。乾隆进士,官来安知县。是集中有文集十卷,外集一卷,诗集四卷,日记八卷。其中,文集凡诸序、论、传、说等各体毕

  • 渊鉴类函

    四百五十卷。清张英(1637-1708)、王士祯(1634-1711)等,奉清圣祖之命编撰而成。张英字敦复,号乐圃。安徽桐城人。康熙六年进士。官累迁礼部尚书,兼管翰林院詹事府。先后历任国史《一统志》、

  • 素问六气玄珠密语

    十七卷。唐王冰(详见《黄帝内经素问》)撰。此书专论五运六气之说,共二十四篇:五运元通纪、迎随补泻纪、运符天地纪、天元定化纪、观象应天纪、天运加临纪、占候气运纪、天罚有余纪、阴亏平正纪、运临超接纪、运通

  • 周易汇解衷翼

    十五卷。清许体元撰。许体元字御万,灵武人。其书大旨以象为主,对于每一卦都是先观本象,次观系辞所取之象。凡时义德用之所在,均在象中见之。许氏认为八卦有本象,有象中之象,有理中之象。又说象中象与理中象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