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二十八卷,首一卷。清赵文在原本,陈光诏续修。陈光诏,蕲水人,曾任长沙县知县。长沙县为各县之首,其志乘创修于康熙七年(1668),为知县胡壮生修,长沙绅士江有溶纂。其书后散失。康熙二十四年(1685)
四十卷。清姚之骃(生卒年不详)撰,龚骖文校,牛稔文复勘。之骃字鲁斯,钱塘(今杭州市)人。康熙进士,官至监察御史。著有《后汉书补逸》。《元明事类抄》是其摘录元明两代《西使记》、《经世大典》、《诗会小传》
何仲英著。是书共三章:一训诂,总论训诂之源流、要义、方法与术语;二代语的历史沿革,依据古籍,探索书面语的历史变迁;三现代方言,研究现代方言的起源和发展。本书是训诂学史上第一部通论性著作。商务印书馆19
三卷。清刘霁先撰。霁先字鼎山,号秋岑,天门(今属湖北省)人。生平锐于学,尤精于史。所著有《字湖轩读左比事》及此书行于世。书前有光绪中陆继辉及尹调元二人序,知此书成于光绪初年。霁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有
十三种,三十卷。冒广生(1873-1959)编。冒广生字鹤亭,号疚斋,江苏如皋人,光绪年间举人,曾任刑部郎中、农工商部郎中。辛亥革命后,曾任上海太炎文学院教授等。建国后,任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特约顾问。
五卷。清吴荣光撰。吴荣光(1773-1843),字荷屋,广东南海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改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官至湖南巡抚,署湖广总督,降福建布政使。吴氏少好金石文字,积所得金文,以龚定庵精研篆
二十四卷。清徐士俊(1602-1681)、汪淇同编。徐士俊原名徐翔,字三有,号野君,仁和(今属浙江)人。明末清初戏曲家,善画工诗。明亡后隐居山水,家境贫寒。著有《洛水丝》、《春波影》杂剧、《雁梅说》、
四卷。梁陶弘景(详见《古今刀剑录》)撰。《四库提要》著录此书,题“梁周子良撰”,不确。《冥通记》,原名《周氏冥通记》,又名《周氏玄通记》。此书第一卷有周氏略传,称周氏即周子良,字元和,本河南人,寓居丹
十二卷首一卷,清白如柏纂修。白如柏,长白人,曾任东乡县知县。东乡县旧无志。嘉庆十七年(1812)县令徐陈谟始修之。兹编则为续徐志而作。《东乡县志》光绪二十八年(1902)刻本。共十二卷首一卷。卷首为原
五十六卷。明王可大(生卒年不详)撰。王可大字元简,南京锦衣卫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官至台州府知府。本书分十四部,即宪典、象纬、机祥、舆图、事理、文史、医药、滑稽、方技、诡异、权术、雅适、遗事、大统。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