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五经然否论

五经然否论

① 一卷。谯周(201-270)撰。王谟(详见辑《圣证论》条)辑。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今属四川阆中西南)人,经学家谯之子,三国时蜀汉经学家。据《三国志·蜀志》记载:“周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生产,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研精六经,尤善书札,颇晓天文而不留意诸子文章,非心所存,不悉偏视也。”诸葛亮领益州牧命周为劝学从事,后为蜀仆射、家令、中散大夫和光禄大夫。炎兴元年(263),因劝蜀主刘禅降魏,被魏封阳城亭侯。入晋,任骑都尉、散骑常侍,咸熙六年冬卒。《传》载,“凡所著述撰定《法训五经论》、《古史考书》之属百余篇。”据《蜀志·秦宓传》云,“宓见帝系之文,五帝皆同一族,为辩其不然之本。又论皇帝王霸养龙之说,甚有通理。谯允南少时数往谘访,记录其言于《春秋然否论》,文多故不载。”这只就《春秋》言之。《五经然否论》,《隋志》云五卷,久佚。群书征引绝少,《御览》也不载其目。王谟从《经义考》只辑得三条,再从《诸经疏补》辑四条,卷首有序录。收入《汉魏遗书抄》。② 一卷。谯周(详见王谟辑《五经然否论》条)撰。马国翰(详见辑《五经通义》条)辑。马增辑《通典》所引二十余节,其中标明《五经然否论》有三节,参考了《后汉补志注》、刘恕《通鉴外记》所引内容;又引谯周《周礼祭集志》二节,《缞服图》、《集图》各一节,或称蜀谯周,或称谯周。不过是马国翰为了书写简省,然而稍有区别,称书名时人名列于前,只称谯周时书附于后。与王谟辑本比较,只有《穀梁传注》一条和《通典》一条相同,其余都不同。此书,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

猜你喜欢

  • 惜抱轩笔记

    八卷。清姚鼐(1732-1815)撰。姚鼐字姬传,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轩先生,安徽省桐城县人。乾隆进士,历官刑部郎中,入四库全书馆为纂修官。后乞养南归,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达四十年。受业于刘大槐,博

  • 毛诗谱注

    一卷。三国吴徐整撰,清王谟辑。徐整,字文操,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官太常卿。《隋书·经籍志》著录《毛诗谱》三卷,早佚,《新唐书·艺文志》不载。是篇从陆德明《经典释文·序》钞录出一条,述《毛诗》世次。

  • 古文尚书疏

    一卷。清王谟辑,题梁吴郡顾彪撰。《北史·顾彪传》云:“顾彪字仲文,余杭人,明《尚书》、《春秋》。炀帝时为秘书学士,撰《古文尚书》二十卷行于世。”孔颖达《尚书正义》则云:“《古文》,近至隋始流行河朔。其

  • 天全州志

    八卷首一卷,清陈松龄纂修。陈松龄,福建人,举人,曾任天全州知州。天全州旧无志,兹编为首创。《天全州志》咸丰八年(1858)刻本。共八卷,分为:卷,序、凡例、目录、诸图、建置、沿革、疆域、形势、山川。卷

  • 录异记

    八卷。五代杜光庭(850-933)撰。杜光庭、字圣宾,自号东瀛子,处州缙云(今浙江丽水县东南)人(一作括苍)。性喜读书,好为文章。官至户部侍郎。著述甚多,有《谏书》一百卷等多部。《录异记》《宋志》作十

  • 泛潇湘记

    一卷。清黄之隽撰。黄之隽,参见《浯溪记》一种。黄之隽由湘至桂,泛舟潇湘,溯江而上,揽其全景作此记。湘为水最著闻于楚南,故以三湘见称,即潇湘、沅湘、清湘。永州以上为潇,以下为湘,潇不及湘之长且巨。彭而述

  • 朝城县志

    十卷。清祖植桐修,赵昶等纂。祖植桐,辽东宁远人,康熙十二年(1673)任朝城县知县。考朝城县志,创修于明嘉靖时邑令周鲁。再修于万历时县令张泾。又五十余年后,邑人孟兆熊以个人之力重新纂辑邑乘。稿成,然未

  • 三命通会

    十二卷。原本不著撰人姓名,只卷首题“育吾山人著”,《明史·艺文志》有万民育《三命会通》十二卷,与此本卷数相合,惟以“通会”作“会通”。今考《星学大成》专论五行者为万民英所撰,此书专论徐子平命学,也应出

  • 杲堂文钞

    六卷。《诗钞》七卷。清李邺嗣(1622-1680)撰。李邺嗣,原名文允,字杲堂(一字邺嗣),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顺治诸生,年十二、三能诗,有秀句。后受父亲牵连,下狱。自此绝意人世,借诗酒,以寄情

  • 易经粹言

    三卷。清应麟撰。应麟字囿呈,宜黄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举人。此编不载经文,首卷总论卦图,上下二卷依照上下经的卦次而解之,十翼则被略掉。认为有关河图、洛书之学是数学,是邵子之传。有关吉凶、法戒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