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五经同异

五经同异

三卷。题顾炎武(1613——1682)撰。炎武本名绛,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佣,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季诸生,明清之际思想家、朴学大师。明亡,于苏州、昆山等地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载书自随,遍历关塞,周游四方,志图恢复。最后卜居陕西华阴以终。康熙时开明史馆,召征博学鸿儒,坚拒不出。炎武学识渊博,于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以及国家典制、礼仪风俗、兵农财赋、天文地理等,都有研究;治学极其严谨,注重实证,宁肯有疑而不臆断;著书撰文贵独创,反对依傍蹈袭;开清代朴学之风,对乾嘉考据学影响甚深。一生著述宏富,主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肇域志》等。《五经同异》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易经》、《尚书》,中卷《诗》、《春秋》,下卷《礼记》,附《大学》、《中庸》、《论语》。《大学》、《中庸》尚属于《小戴礼》中的篇目,若涉及《论语》的内容,就不能只称为“五经”了。此书广收前人旧说,不加个人的考证、论断,所以尚不能称为著述。据考证此书并非顾炎武所作,朱锡庚《跋语》又说到“亭林宗汉学,又以同异命名,亦未能櫽括是书之旨,始疑非亭林所订”。又顾炎武《日知录》于诸经皆有考证,而《五经同异》“既观其所采,皆与《日知录》有合”(朱锡庚《跋语》)。比如,“中帷卦变”、“九族”、“西伯戡黎”、“微子之命”四条两书同题,“中帷卦变”条,引证苏轼、王炎之说,“九族”条,引证《路史》之说,两书基本相同,后面两条却又完全不同。另外,《五经同异》下卷引用了万斯大、汪琬的治经之论。汪琬的观点载于《钝翁类稿》(刊于1675年),炎武可得一见;而万斯大的观点载于《礼学四书》,此书刊于斯大卒后,炎武安得见之?可见此书并非炎武所作,纯属后人托名。此书有清嘉庆年间常熟蒋氏省吾堂刊本,彭元瑞校清抄本,以后又有清光绪十一年(1885)吴县朱氏刊亭林先生补遗十种之一,《清史稿艺文志》亦已著录。

猜你喜欢

  • 梦晓楼随笔

    一卷。清代宋顾乐(生卒年不详)撰。宋顾乐字玉才,常熟(今江苏南部)人。此书主要内容为评论唐、宋、元、明诸名家的诗文,并简要介绍诗文集中的内容,很象简明提要。但全书前后无序跋,没有目次,也不按年代编排,

  • 元宫词

    一卷。明朱橚(?-1425)撰。朱橚字不详,明太祖第五子,生年不详。初封吴王、寻改封周王,谥曰定王,好学能词赋,著有《救荒本草》(已著录)、《元宫词》。此书卷前有自序,略云“永乐元年,钦赐余家一老妪,

  • 无趣老人语录

    一卷。明代释如空(1490-1580)撰。如空,俗姓施,字无趣,自号静斋,秀水人。幼性端凝,长企清洁。留心内典,博览经论。与同友法舟参访八年,出家为僧。自受戒后便付衣法偈曰:“非法非非法,非性非非性,

  • 复社纪事

    一卷。清吴伟业(1609-1672)撰。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吴伟业少时“笃好《史》、《汉》,为文不趋俗”,受张溥赏识,收为学生。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授

  • 孝经刊误

    一卷。宋朱熹(见《周易本义》)撰。该书成于淳熙十三年(1186),时熹57岁,主管华州云台观。该书取古文《孝经》分为“经”一章,“传”十四章,删旧文二百二十三字。书后有《自记》曰:“熹旧见衡山胡侍郎(

  • 诗经考异

    不分卷。清朱鹤龄(详见《诗经通义》)撰。是书附于《诗经通义》之后,竹纸无格,经文大字单行,考异小字双行,旨在辨别秦、汉以下诸本经文之异同。考其所采诸家,于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援据最多。其他群经诸子以及

  • 中兴间气集

    二卷。唐高仲武(生卒年不详)编。高仲武自称渤海(山东滨县)人。然唐人类多署郡望,未知确贯何地。其事迹亦无考。约唐代宗、德宗年间在世。此书选录“安史之乱”后,肃、代二宗集“中兴”时期的诗歌,故名。前有自

  • 联句私钞

    四卷。明毛纪(1463-1545)编。毛纪,字维之。掖县(今山东)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举进士第一。官至礼部尚书、大学士。纪学识丰富,著有《密勿稿》、《辞荣稿》等,并行于世。是书前有引一篇,称昔

  • 孙膑兵法

    上编十五篇,下编十五篇。孙膑撰。孙膑生卒年不详,战国中期人,约与商鞅、孟子同时期。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山东鄄城北)一带人,孙武后裔。其真名不可考,因受过膑刑,故史称孙膑。据《史记·孙子吴起

  • 三台县志

    八卷,清沈昭兴纂修。沈昭兴,秀水人,曾任三台县知县。邑旧无志,乾隆年间县令郑专村始采潼州府志,辑为三台县志。以土地、人民、政事为纲,以山川、人物诸条为目。又三十年为嘉庆十七年,大府奉修通志,檄调所属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