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于忠肃集

于忠肃集

十三卷。明于谦(1398-1457)撰。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任监察御史,河南、山西巡抚,普平反冤狱,赈济灾荒。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后,从兵部侍郎升任尚书,拥立景帝,反对南迁。调集重兵,在北京城外击退瓦剌军。加少保。景泰元年(1450),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他以和议难恃,努力整顿京营军制,创立团营,加强训练。景泰八年(1457),英宗复位,诬以“谋逆罪”杀之。籍没时家无余资。都督同知陈逵收埋遗体。后由婿朱骥葬于杭州。成化初,追复原官。弘治初,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事迹具载《明史》本传。于谦平生著述甚多,其殁时遗编已多散佚。祸变之余所存,仅千百之什一。世所刊行者,乃后人掇拾而成,故其本往往互有异同。《明史·艺文志》载于谦《奏议》十卷、《文集》二十卷。又嘉靖中河南刊本诗文共八卷,而无疏议。此本前为《奏议》十卷,分北伐、南征、杂行三类,与《明史艺文志》相合。后次以诗一卷、杂文一卷,附录一卷,与《明史·艺文志》迥异。与嘉靖刊本亦不相同。盖又重经编次,而非其旧本。于谦遭逢厄运,独抱孤忠,忧国忘家,计安社稷。其大节炳垂竹帛,本不藉文字以传。然集中所载奏疏,明白洞达,切中事机,较史传首尾完整,尤足观其经世之略。其诗风格遒上,兴象深远。虽未尝于吟咏求工,而品格乃出于一般文士之上。又案王世贞《卿绩记》,李之藻序于谦集,皆称于谦尝再疏请复储。而集中实无此疏。《明史》亦不著其事。惟倪岳神道碑称:“景帝不豫,于谦同廷臣上章乞复皇储。”盖因当时所上乃廷臣公疏,非于谦一人,故集中不载其稿。有嘉靖年间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漆园卮言

    二十四卷。明庄起元(约1625年前后在世)撰。庄起元,字仲孺,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此集大抵为应酬之作,下至吏牍、公移、告示,无不汇录。且编次繁复,目中

  • 通变

    见《易通变》。

  • 大般涅槃经游意

    一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大涅槃经游意》约成书于隋开皇仁寿年间(581-604)多取天台圆顿义释经。全篇共分六段,即:一大意,二宗旨,三释名,四辨体,五明用,六料简。大

  • 莘野纂闻

    见《古穰杂录》。

  • 东林同难录

    一卷。清缪敬持(生卒年不详)撰。敬持江苏江阴人。明朝天启年间,宦官把持朝政,东林党诸多俊杰被难。其后人辑有《同难录》,桐城左氏刻之。康熙七年(1668年),敬持订补其缺,重新刻印。现有江阴耕学草堂重刊

  • 说文部首表

    一卷。清王筠撰。参见《说文句读》。此书本蒋和之《说文字原表》修订而成,并易“字原”为“部首”。王氏以“同条牵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为原则,将部首编为谱牒世系的表格,附于《说文句读》之后。其

  • 智品

    十三卷。明樊玉衡(生卒年不详)撰,于伦(生卒年不详)补葺。樊玉衡字元之(一说为以齐)。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由广信推官擢御史。樊玉衡性强直敢言,疏请皇长子出阁讲学及三王不宜并封,触神宗怒,谪戍

  • 麟史称准

    四卷。清黄炳垕撰。炳垕字蔚亭,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同治庚午(1870)举人。精研天文历算,著有《五纬捷算》、《交食捷算》、《测地志要》及《诵芬诗略》、《黄氏家录续录》、《黄忠端公年谱》、《黄梨洲先生

  • 山堂肆考

    二百二十八卷,补遗十二卷。明彭大翼(生卒年不详)撰。彭大翼字云举,又字一鹤,号林居。扬州(今属江苏省)人。万历中曾知云南沾益州。张幼学补遗十二卷。张幼学为彭大翼之孙婿。是书辑录群书故实,于万历二十三年

  •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周原,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日止曰时,筑室于兹。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