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书目答问

书目答问

不分卷。清张之洞撰。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河北南皮人,著名目录学家。同治二年(1863)一甲三名进士,官至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大臣。卒后,谥文襄。该书为其督学四川时,令其幕僚缪荃孙等编纂而成。该书分类虽然依四部之旧,却又于经、史、子、集之外另立“丛书”一部,总为五部分类。每部类下虽再分小类,却不标目,仅用“钩乙”符号为区分标志。所著录的书籍,以时代先后为序。只是经部有“群经总义”、史部有“古史”、子部有“周秦诸子”等目,使读者渐识门径。其经部著录,多主东汉经学之说;史部著录,去岁时类,以子部小说类入杂史;子部著录,以杂家入儒家,儒家又分经济、理学、考订;集部著录,存历代名家有传本者。记录版本,不拘泥于宋、元刻本、抄本,而以明、清以来各家校刻善本为主,断自光绪元年(1875)以前。该目因是指导学子读书治学,故所著录之书皆为重要书籍,共二千二百余种。其中,十之三四为“四库全书”所未收,而校本、注本晚于“四库”者更有十之七八,又有一定数量的中外科技图书。五部类之后,又有别录,相互配合,更有利于指导学子读书。书后附录《清代著述诸家姓名略》,列举姓名、籍贯,便于了解清代学术源流。该书目记录刊刻、版本,舛误较多,集部全不载刊本。虽有缺陷和不足,却不失为读古书、治旧学的一部有价值的工具书。传本先有四川原刊本,后有《张文襄公全集》本。民国年间,赵祖铭有校勘记一卷,收“慎始基斋丛书”。

猜你喜欢

  • 玉海

    二百卷。附《辞学指南》四卷。宋王应麟(1223-1296)撰。王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原籍汴,后迁居庆元府(今浙江鄞县)。南宋学者。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进士。官西安主簿,太常博士、秘书郎、礼部

  • 吕氏春秋集释

    二十六卷。清许维遹(生卒年不详)撰。《吕氏春秋》为我国最早之系统的私人著作。有清一代,学者整理古书,对《吕氏春秋》之整理所得,分散于诸书之中,读此书时,苦难利用。许维遹乃遍搜众说,成《吕氏春秋集释》,

  • 兰芬斋丛书初集

    见《汗筠斋丛书》。

  • 二谛章

    三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二谛章》共有七段,第一,明二谛大意,第二,释二谛名;第三,明二谛相;第四,明二谛体;第五,明二谛绝名;第六,明二谛摄法义;第七,明二谛同异义。

  • 师友谈记

    也称《济南先生师友谈记》,一卷。北宋李廌撰。李廌生平事迹详见《德隅斋画品》。平生与苏轼、范祖禹、黄庭坚、秦观、晁说之、张耒等人交往甚密,因将其所谈随笔记录,以成此书,故曰《师友谈记》。所记师友皆为当时

  • 疑狱笺

    四卷。清陈芳生(生卒年不详)撰。陈芳生除著有《疑狱笺》外,还著有《捕蝗考》。五代和凝著有《疑狱集》两卷,其子和将《疑狱集》增为四卷,明代张景又增补为六卷。陈芳生又作了一番增删,编为三卷。又附和及元代杜

  • 周易古今文全书

    二十一卷。明杨时乔(1531-1609)撰。时乔字宜迁,号止庵,江西上饶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官至吏部侍郎,谥端洁,事迹见《明史》本传。该书共分六部,即《论例》二卷;《古文》二卷,以篆书写

  • 三传折诸

    四十四卷。张尚瑗(生卒不详)撰。张尚瑗字宏蘧,又字损持,吴江(今属江苏)人,清代经学家。康熙二十七年进士,官兴国知县。张尚瑗曾师从朱鹤龄,治《春秋》经传之学。朱氏曾作《读左日钞》,张氏仿其师作《三传随

  • 古佚小说丛刊初集

    三种八卷。陈乃乾(1896-1979)编。陈乃乾,浙江海宁人,历任上海中华书局、开明书店、北京出版社编辑、上海市文献委员会、上海市文化局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处编纂等职,在版本学、目录学、索引学方面有突出成

  • 周易义参

    六卷。清于琳撰。于琳字员瑕,号甘山,平湖人。明天启时诸生。此书因循旧说,依文训释,基本上没有发明。末尾列有三十三个图,也都是抄袭旧图而对其稍稍作了改变。其中于琳自己作的,如在天成象图,以日星霞露虹左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