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书小史

书小史

十卷。宋陈思撰。陈思生平见《书苑精华》。该书以历代书家小传纂次成帙。书前有咸淳丁卯(1267)天台谢愈修序,称陈思“趣向之雅,编类之勤,可谓不苟于用心”。书中所载,自伏牺迄于五代凡纪一卷,载帝王五十一人,起于太吴伏牺,迄于宋顺宗。人物传共九卷,其首为皇后、皇妃十人,诸女十三人,诸王二十七人,次则以夏商周三代、秦、汉为卷三,收四十一人。以魏、吴、蜀、晋(多为西晋)为卷四,收五十九人。以晋(多东晋)成卷五,收六十人。晋、宋、齐为卷六,收七十九人。梁、陈为卷七,收五十人。后魏、北齐、后周、隋为卷八,收六十八人。唐为卷九十,收一百二十人,其后亦包括五代及宋人。自卷三至卷九凡收四百七十人左右,而其正文前“提要”则言及自苍颉至郭忠恕凡四百三十人,与正文不符。是编中间义例亦有未善之处,如闺秀一门,自宜依史例安排在书末,而陈思却将其列于后妃与诸王之间。又如北齐彭城王浟,本无能书之名,惟史载其八岁时书迹未工,为博士韩毅所戏,陈思因此便将之采入书中,显得泛滥,还不及《书苑菁华》详密。只是作者陈氏排比荟粹,用力辛勤。况自唐张彦远之《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后,品录画家者多,品录书家者少。陈思“订证名帖,饱窥异书”(《书小史原序》),编汇斯篇,颇可为考古者检阅之辅助,故该书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有宋刊本四卷、汲古阁钞补前六卷、《八千卷楼》有影宋钞本、又红印刊本、《武林往哲遗著》本。《四库全书》本,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归愚词

    一卷。宋葛立芳(?-1164)撰。葛立芳字常之,丹阳(今属江苏)人,徙吴兴(今浙江湖州)。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宋人之中,父子以填词名家者为晏殊、晏几道,其后即葛立方与其父葛胜

  • 钦定补绘离骚全图

    三卷。清门应兆(生卒年不详)临摹补绘。门应兆,字吉占,正黄旗汉军人。善于画人物花卉。清乾隆年间,开四库全书馆,由工部主事,派往懋勤殿修书,充四库馆绘画分校官。补工部员外郎,升郎中,授宁国府知府。清高宗

  • 漆沮通考

    六卷。清郑士范撰。郑士范字冶亭,陕西凤翔人。此书是郑士范遍征地志,为考证《禹贡》中所说的“漆”、“沮”二水之所在而作。全书分为六篇,一、《漆水》,二、《洛水》,三、《故城》,四、《山属》,五、《水属》

  • 屈原赋注

    十二卷。清戴震(1723-1777)撰。戴震,字东原,休宁(今安徽休宁)人。著名思想家、学者。乾隆三十八年(1773)任《四库全书》馆纂修官;四十年(1775)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一

  • 春秋三子传

    六卷。清毛士(1728-1799)撰。毛士字若人,一字梦蝶,静海(今天津静海)人,乾隆时县学生,著有《春秋诸家解》十二卷、《春秋三传驳语》十卷及《春秋三子传》六卷。该书约取《公羊传》、《穀梁传》之说,

  • 劝学篇

    二篇。清张之洞(1837-1909)撰。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南皮(今属河北)人。同治进士。曾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职。光绪十年(1884),任两广总督。光绪十五年(1889),任湖广总督,开办

  • 说文订订

    一卷。清严可均撰。参见《说文校议》。此乃订正段玉裁《汲古阁说文订》之作。严氏称段“援稽抉择,能令治《说文》者获此一编如获数宋本”。但是尚有六十二处与其所见不合,故作此书以订段氏之《订》。如段《订》第二

  • 制服成诵编

    一卷。清周保珪(生卒年不详)撰。周保珪,字桐侯,江苏嘉定县(今上海嘉定)人。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从王文韶馆湖南及京邸,为其子师,以文行称于时,编《周易集说》未就,著有是书。书首为王文韶序,略言

  • 巴山七种

    二十二卷。清王侃撰。王侃字迟士,西川温江(今属四川省)人,生卒年不详。以贡授州判,不就。著作除本书所收外,尚有《治官记异》、《字通》。《巴山七种》目次为《皇朝冠服志》二卷、《治平要术》一卷、《放言》二

  • 名臣碑传琬琰集

    一百零七卷。南宋杜大珪编。杜大珪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光宗时乡贡进士,生卒年不详。本书成于光宗绍熙五年(1194),是从诸家别集及实录、国史中辑录出二百二十一中大臣的传纪资料,上起太祖建隆、乾德,下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