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卷。元王元恭修,王存孙、徐亮纂。元恭字居敬,号宁轩,真定(今河北正定)人,顺帝至元六年(1340)任庆元路总管。四明为庆元路(治今浙江宁波)别称。书成于至正二年(1342)。《至正四明续志》全书十
见《重续千字文》。
二卷。宋张戒撰。张戒,字不详,正平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五年(1135)四月因赵鼎荐,得召对,授国子监丞。绍兴八年(1138)以兵部员外郎为监察御史,累官至司农少卿,旋坐疏留赵鼎改外任。后以佐宣教郎主管
四卷。清刘家谋撰。前两卷大体以闽方音考证古音,如谓娘、日、泥三母字偏旁多相谐,与其后章炳麟“娘日二纽归泥”说相合。又谓闽方音无轻唇音,无舌上音,与钱大昕“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说一致。后两卷训释
三卷。郭京撰。郭京,唐末叶人,生平事迹及生卒年均不详。该书《新唐书·艺文志》、《旧唐书·经籍志》皆不载,《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三卷。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疑其为宋人伪托之作。《崇文总目》称郭京为唐苏州
四卷。清顾思轼(1798-1884)编。思轼字景和,号雪堂。江苏太仓人。事迹不详。谱主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人。明宗祯四年(1631年)进士,官至左庶子。为复社成员。南明弘
三卷。明牛应元撰。应元字春宇,陕西泾阳人。是编《千顷堂书目》著录。书首有万历二十年(1592)应元自序及浙江提学副使李同芳序。后有戊子马化龙跋。自序谓质言,就《胜引录》而质。凡《大学》《中庸》一卷,《
七卷。清许珩撰。许珩另有《周礼注疏献疑》,已著录。书首有严荣序,介绍此书大概,言“五官中自《丧祝》略为删节,《考工记》一篇则全录之。注以两郑为主,参用贾疏及后儒之说,而间附以己见,为《周礼经注节钞》六
二十卷。南宋陈葆光(生卒年不详)撰。陈葆光,江阴(今属江苏江阴)静应庵道士,受业于天庆观,晚年居于茅峰。撰有《三洞群仙录》二十卷。此书约成于南宋初年。原题“正一道士陈葆光集”。据此书前序,称此书“凡载
二卷,宋唐庚撰。唐庚(1071-1121),字子西,北宋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绍圣中举进士,调利州(今四川广元县)负责狱讼,后迁郎中令,又拜为宗子博士,又由宰相张商英的推荐,提举京畿常平。政和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