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丹徒县志

丹徒县志

六十卷,首四卷。清何绍章、冯寿镜修,吕耀斗等纂。何绍章,字啸赓,浙江仁和人。监生,清同治十二年(1873)知丹徒县事。冯寿镜,浙江德清人,进士,光绪三年(1877)知事丹徒县。丹徒邑志始于明正德《李志》四卷,万历初何世学复修之,至清代康熙有鲍志、嘉庆有贵志。自嘉庆志后,越七十余年,邑令何绍章设立志局,延品学之士,搜遗阐幽,以文补缺,纂修成书,即为此志。此志卷首一至四为宸翰、图;卷一至十舆地志,其目十九,为建置沿革表、星野、疆域、形势、山、川、城、廨舍、关津、坊巷、风俗、坛墠、庙祠、寺观、宫室、坊表、陵墓、古迹、碑碣;卷十一河渠志,其目一,为运河;卷十二至十八食货志,其目十,为运河、恤、户口、田赋、芦政、徭役、漕运、盐法、仓储、物产;卷十九学校志,其目一,为学校;卷二十武备志,其目二,为兵制、驿传;卷二十一职官志,其目五,为历代封爵、历代官制表、宰贰表、官师表、名宦;卷二十二至二十四选举志,其目五,为诏辟、科目、贡监、封赠、荫恤;卷二十五至四十五人物志,其目十四,为南朝宗系,名贤、宦绩、忠义、忠义表、孝友、儒林、文苑、隐逸、尚义、耆硕、方伎、列女、方外;卷四十六至五十六艺文志,其目五,为书目、赋、诗、诗余、杂文;卷五十七至六十杂缀志,其目三,为史事、祥异、纪闻,为志凡十,为目凡六十六,为卷六十。丹徒原镇江府属,其地历史悠远,事物殷繁,人文鼎盛,故图与宸翰多至四卷,居邑志中之首。其体例以十志为纲,得简御繁,搜采完备。其志艺文之书目,以四部别居,诗以时代备列,不分体裁,皆为得体。有稿本清光绪五年(1879)刻本。

猜你喜欢

  • 蒙城县志

    ①十八卷。清赵裔昌修,何名隽、吴道伟纂。赵裔昌,字汉符,顺天大兴县(今北京市大兴县)人,举人,康熙十三年(1674)来任蒙城县知县。何名隽,邑人,恩贡生。蒙城有县志,创于明万历十年县令吴一鸾,入清顺治

  • 晚间篇

    一卷。清李衷灿(详见《拳拳录》)撰。本书摘录宋明理学家周敦颐、程颢、陆九渊、朱熹、王守仁五子及清代孙奇逢、魏裔介、成性等人的学说,其宗旨在于抑制程朱学派,推崇陆王学派的“知行合一”的“致良知”说。书后

  • 朱子论语集注训诂考

    二卷。清潘衍桐辑。衍桐一名汝桐,字峄琴,广东南海人。同治七年(1868)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朱子注《论语》,长于义理,也不废训诂,而世儒却诋朱子不明训诂。是书是衍桐为官浙江学政时,命诂经精舍诸生

  • 尚书通义

    二卷。清邵懿辰撰。本书可能是残本,现仅存第六、第七,始自《召诰》,迄于《吕刑》,共十六篇。本书初名《尚书大意》,后改称《尚书通义》。卷首《尚书大意缘起》中邵氏曰:“今观孔、蔡之传《书》,理非不举,事与

  • 吴中故实记

    一卷。续记一卷。补遗一卷。该书旧本题为杨循吉撰,但考核检对书中内容,与杨循吉《吴中往哲记》、黄鲁曾的《续吴中往哲记》、《续吴中往哲记补遗》一致,实为一书,仅删去“往哲”,改为“故实”而已。这是书商用旧

  • 类证活人书

    二十二卷。宋朱肱(生卒年不详)撰。朱肱,字翼中(一作亦中),自号无求子,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进士,初官奉议郎,故后人多称朱奉议。朱肱精研《伤寒论》数十年,于大观元年(110

  • 崇雅堂集

    十五卷。明钟羽正(1561?-1636?)撰。钟羽正,字叔濂,益都(今山东省青州市)人。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著有《崇雅堂集》。是集凡十五卷,诗赋六卷,文九卷。为其门人高有闻、元野

  • 荆驼逸史

    共收书五十三种(又附一种)。题清陈湖逸士编。陈湖逸士,真实姓名及事迹皆不详。该书原序假托在苏州陈仁锡别庄无梦园掘地所得。主要收录明末泰昌、天启、崇祯三朝间的野史以及有关东林党、三藩的史料。该书为汇刻明

  • 梵纲菩萨戒经义疏

    二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梵纲菩萨戒经义疏》是注解姚秦鸠摩罗什所译《梵纲经》下卷的经解。该经义疏不完全依从天台五重玄义疏经定势,而采三重玄义。即释名、出体、料简。在释

  • 周易原始

    六卷。清范咸撰。范咸字贞吉,号九池,钱塘(浙江余杭)人。雍正元年(1723)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其书只解经文,不涉及十翼,大旨是认为理始于象,象始于画。又认为万物始于阴阳,象始于日月,采取系辞阴阳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