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国关系论

中国关系论

四卷续一卷。美国林乐知(1836-1907)撰。林乐知,美国监理会教士。1860年来华传教,后转于中国政府机关任翻译及教习职,凡十八年,为上海江南制造局和海关译书三百九十余部。1879年在苏州创办博习书院,1882年在上海创办中西书院,1890年发起创办上海中西女塾。自1868年起他在上海自费主编《教会新报》,1874年改称《万国公报》,他仍主其事,直至1907年死于上海。《万国公报》曾风行一时,是林乐知得意之作。他编著有《中东战纪本末》、《各国妇女》、《中国在国际间之地位》,《文学兴国策》、《九九新论》、《新学汇编》等书。《中国关系论》是专述中国内政、外交关系的政论书。林乐知认为,西方各国人士来华,目的在于通商传教。所以《中国关系论》第一卷即讨论中外关系应如何联络维持,针对中外关系上的一些失误之处,他提出中国应如何挽回已失去的权利之建议。第二卷专论天道之学而谋民教相安,如何通过宗教传播来安抚民心。第三卷论西域回教情形,因当时新疆回民起事尚未平息,故林乐知在该卷中提出如何招安平抚新疆喀什噶尔暴乱的方略。第四卷是赫德威、妥玛等人的条陈汇集。《中国关系论》四卷本初刻于光绪三年(1878),十五年后,1893年又重刻,并将十七年间朝廷诸大臣奏牍汇成一卷续在书后。林乐知这种借他人之言陈自己之见的作法,颇中肯綮。在书中尚有不少至理名言,如卷二结论为:合则势众,而外患不侵;分则势离,而内忧易起;又如续编序言称:欲联中外之交,必先知中外之势等等,似乎老生常谈,但出于西人之口,实为恳切之辞。有光绪十八年(1893)格致书室重刻本,光绪二年的初刻四卷本现已十分罕见了。

猜你喜欢

  • 周易集解增释

    八十卷。清张仁浃撰。张仁浃是秀水人。此书前有乾隆十三年(1748)自序。前八卷载诸儒传授以及王氏《略例》和朱子《启蒙》。九卷以后才开始解释经文。其说只以朱子《本义》为主,所以《本义》与经文一概大写,而

  • 攀古楼彝器款识

    二卷。清潘祖荫撰。潘祖荫(1830-1890),字伯寅,小字东镛,号郑盦,江苏吴县人。咸丰二年(1852)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工部尚书。潘氏留心金石文字,其所藏见于《攀古楼藏器目》者凡四百五十器

  • 庶斋老学丛谈

    三卷。元盛如梓(生卒年不详)撰。盛如梓自号庶斋,衢州(今属浙江)人。一说扬州(今属江苏)人。生平事迹不详。据是书卷首题“元从仕郎崇明州判官致仕盛如梓撰”,知其曾任从仕郎、崇明州判官,后致仕。盛如梓博学

  • 香雪亭新编耆英会记

    二卷。清乔莱(1642-1694)撰。乔莱,一名君莱,字子静,号石林,别号画川逸叟,江苏宝应人。康熙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罢归后,治废园曰纵棹园,读《易》其中。著有《易俟》、《使粤》等书。《耆英会记》

  • 画继

    十卷。宋邓椿(生卒年不详)撰。邓椿,字公寿,四川双流(今属四川)人。邓椿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祖曾官中知枢密院事,家藏书画宏富。邓椿耳目濡染而精于赏鉴,编缀是书。因唐张彦远之《历代名画记》起自轩辕止于唐会

  • 古史

    六十卷。宋苏辙撰。苏辙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大家。苏辙认为司马迁《史记》多不得圣人之意,于是因司马迁之旧,取上自伏羲神农,下迄秦始皇史事,作本纪七家、世家十六,列传三十七,自称是为追录圣贤之遗意,以明示来世

  • 赏雨茅屋诗集

    二十二卷。《外集》一卷。清曾燠(1760-1831)撰。曾燠字庶蕃,号宾谷,江西南城(今江西黎川)人。乾隆进士。累官两淮盐运使。辑有《国朝骈体正宗》、《江西诗徽》、《朋旧遗诗合钞》、《邛上题襟集》等书

  • 周易究

    四卷。清徐梅撰。徐梅字咏华,号有离子。浙江嘉善人。此书首卷列彖本、上传注、下传注。其所释文字怪诞不能解。如“乾元会兑,坤会震雷”等语,为过去说易者所不见。第二卷有天星选择、天德、月德、贵神、水运、地运

  • 山东军兴纪略

    二十二卷。清管晏、张曜等编撰。管晏,生卒年不详,江苏武进人,曾任山东候补知县。张曜有二,一是湖南善化人张曜,生卒年不详,曾署兖沂兵备道;一为北京大兴人张曜(?-1891),字朗斋,因军功先任知县,后升

  • 残本成仁遗稿

    五卷。明舒芬(生卒年不详)编。舒芬,字国裳。进贤(今江西)人。正德进士第一。授修撰。著有《易问笺》、《周礼定本》等。是编凡五卷。据编前正德年间舒芬序,称“行箧中有文山(文天祥)《指南集》二册,《集杜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