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丧服郑氏学

丧服郑氏学

十六卷。张锡恭撰,锡恭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江苏娄县(今上海市松江)人。是书专门解释《仪礼丧服》,因而,对士冠昏等礼都没有涉及。张氏著书大旨,见于卷一前面《郑目录》下,天子以下死而相衣服年月亲疏隆杀之礼一节。丧服其理深大,分七条对其加以阐明:第一,黄帝之时,朴略尚贤,行心丧之礼,终身不变;第二,唐虞之世淳朴渐亏,虽行心丧,却以三年为限;第三,三王以后,浇伪渐起,因而,制丧服来表达哀情;第四,有丧服后,就需要知道丧服二字以精粗为序;第六,传之人,并为传之意;第七,郑某之注经传两解之。是书卷一,自丧服第十一子夏传,至丧服斩衰一节经传注;卷二,自传曰,为父何以斩衰也,父至尊也,至为人后者如亲子;卷三,自妻为夫传曰夫至尊也,至注绳菲今时不借;卷四,自疏衰裳牡麻绖冠布缨削杖布带疏屦三年者,至注不敢以己尊,降祖祢之正体;卷五,自疏衣裳齐牡麻绖冠布缨削杖疏屦期者,至注尝为母子,故终其恩;卷六,自不杖麻屦者,至传周道然也;卷七,自女子适人者,至注是嫌不自服其父母,故以明之;卷八,自疏衰裳牡麻经无受者,至注明有所降;卷九,自大功布衰裳牡麻绖无受者,至注小功以下绖无缨;卷十,自大功布衰裳牡麻绖缨布带三月,至注国君以尊降其亲,故终说此义;卷十一,自繐衰裳牡麻绖既葬除之者,至注则其庶士民不服可知;卷十二,自小功布衰裳麻带经五月者,至注士之妻自养其子;卷十四,自缌麻三月者,至注凡不见者,以此求之;卷十五,自记公子为其母练冠,至注此大功不言受者,其章既著之;卷十六,自凡衰外削幅裳以下至大功八升一节,与卷十五相同,应当删除。书末有释丧服注髽露紒犹男子之括发,附有衰裳等图。按:是书所征引,自正史礼志,以逮《通典》,及见史传,读《礼通》、《通考》、《五礼通考》者,都没有漏略,而且还搜采唐宋元明诸儒所释及清代方苞、张惠言、曹元弼诸说,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丧礼专家。此书趋重曹氏之说,认为女子过门守节为正,而驳斥汪氏中之说,这是十分荒谬的。假如真正象他所说,那么,《仪礼丧服》为何列出嫁继母之服(虽然有人说是后人所加入,但是,《礼记》明言同母异父昆弟之服,可见,古礼本来没有不许再嫁之说,曹说不正确。)?至如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传曰,何以期不贰斩?这在常人本来没有歧说,只是从汉定陶共王后,东汉迎立外继之帝,率尊者为皇,妣为后,宋濮议中辍,迄未成立,因而南宋外绍者,没有他议,只有明世宗悖义蔑礼,尊兴献为世庙,清代裕陵有鉴于此,作《濮议辨》,宣示臣民,到光绪十六年醇贤亲王丧礼,一一遵从,仍然奉本生之名,而只持服一年,可以说是情谊兼尽,是书之成已经在其后。而《濮议论》也大多秉承《濮议辨》,褚氏、曹氏之说大多相同,却都不明言《濮议辨》。而且是书有多处引用钦定义疏,似嫌疏漏,可能使人疑心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这应该作进一步补充。此书有传抄本,民国十九年(1930)南林刘氏求恕斋刊本。

猜你喜欢

  • 真息斋诗钞

    四卷。《续钞》一卷。清陆费(1784-1857)撰。陆费原名恩鸿,字玉泉,号春帆。桐乡(今安徽桐城)人。嘉庆副贡,官至湖南巡抚,负经世略,所至有惠政。著有《真息斋诗钞》。此集端依次为序文、评跋,第一卷

  • 臣鉴

    三十七卷。明宣宗朱瞻基(1398-1435)撰。朱瞻基为仁宗长子,母亲为诚孝昭皇后,性嗜书,智识杰出。永乐八年(1410)成祖征漠北,命其留守北京。永乐九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孙,自是,巡幸征讨皆从。仁宗即

  • 孝经注义

    一卷。清魏裔介(详见《易经大全纂要》)撰。该书对《孝经》分章进行诠释。其训诂字义的标题曰“注”,敷衍语音的标题作“义”。词旨浅近,为课蒙之作。

  • 枕经堂金石跋尾

    三卷。清方朔撰。方朔,字小东,安徽怀宁(今潜山)人。是编有宋祖骏、潘祖荫、宗稷辰、沈兆沄书后,吴隐作跋。卷一为属于金属之跋,卷二、卷三为属于石属之跋。跋后所附各家题记,如翁方纲、何子贞之韩敕造孔庙礼器

  • 王奉常集

    六十九卷。明王世懋(1536-1588)撰。王世懋,字敬美,王世贞之弟。生平详见《关洛记游稿》(辞目)。王世懋著有《郤金传》。是集凡六十九卷。其中赋、诗、词为十五卷、文为五十四卷。第五十二卷为《澹思子

  • 顾氏音学五书

    三十八卷。清顾炎武(1613-1682)撰。顾炎武字宁人,初名绛,明亡改名炎武,居亭林镇,因号亭林,自署蒋山佣,江苏昆山人。明末诸生。康熙年间,诏举博学宏词,修明史,力辞不就。炎武学识渊博,精于考证,

  • 蒙斋中庸讲义

    四卷。南宋袁甫撰。甫字广微,鄞县(今属浙江)人,嘉定七年(1214)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兼国子祭酒,谥正肃。此书散见于《永乐大典》中,不见记载,只有朱彝尊《经义考》著录袁甫所撰《中庸详说》二卷,并且称已

  • 春秋四传诂经

    十五卷。清万斛泉(1810-1904)撰。斛泉字清轩,兴国州(今江西兴国)人。历主讲汉阳崇正书院、上海龙门书院、兴国叠山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赏五品衔,三十年(1904)去世,年九十五。他鉴于

  • 泰定养生主论

    十六卷。元王珪(生卒年不详)撰。王珪字均章,号中阳老人,又号洞虚子、吴郡(今浙江杭州)人。四十岁时隐居于虞山下。明晓医理及养生之道。此书书名取自《庄子》“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及《养生主》之语。书前有王氏

  • 小匡文钞

    四卷。清毛先舒(1620-1688)撰。生平详见《声韵丛说》辞目。《小匡文钞》共四卷,为毛先舒晚年亲订的《思古堂十四种书》中的一种。前有自序,称“小匡文钞者,文皆小有所匡者也”,又称“求契于无心,怀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