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金石文韵读
一卷。王国维撰。王国维事迹见“尔雅草木虫鱼鸟兽名释例”。王氏据夏炘古韵二十二部,收集周代金石铭文四十余篇,以其中用韵之例,作为古韵二十二部之旁证。是编刊入《王忠悫公遗著》。
一卷。王国维撰。王国维事迹见“尔雅草木虫鱼鸟兽名释例”。王氏据夏炘古韵二十二部,收集周代金石铭文四十余篇,以其中用韵之例,作为古韵二十二部之旁证。是编刊入《王忠悫公遗著》。
八卷。明徐三重(见《信古余论》)撰。此书前一卷为说《易》,后七卷为说《四书》。皆随意标举,不是循文笺注。借经义以发挥其讲学之旨。《江南通志》称此书和《信古余论》“皆可垂世范俗”。
二卷。清孙炳奎辑。孙炳奎,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同仁祠,明嘉靖间,浙江巡抚建祠祀余姚忠烈孙燧、仁和(今浙江杭州)胡世宁、余姚王守仁。明宸濠之叛,胡世宁发觉其谋,孙燧身殉其事,王守仁成其功,故取三人事迹
五卷。清姚锡光(1856-?)撰。姚锡光,江苏丹徒人,字石泉,清末拔贡。先后入李鸿章、张之洞、李秉衡幕,累保道员。宣统二年(1910年),曾迁至陆军部右侍郎。1916年,任参政院参政,1923年,授将
一卷。明李实撰。李实四川人,进士。是书辑录四川一带方言词凡五百六十二条,每条皆注明读音,间加按语,并征引典籍以疏通证明之,如称官长曰崖,引《唐语林》证之;称人曰汉,引《宋书》证之;咤其多曰夥,引《史记
四卷。清张大楠(约1865前后在世)撰。张大楠字梦锡,号幼涵。陕西肤施(今延安)人,生卒年未详。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入词林散馆授编修。与林寿图为道光二十三年(1843)乡举同年,又有葭莩之亲。
二卷。明吕天成(1577?-1614?)撰。吕天成字勤之,别号棘津,又号郁蓝生,东海余姚(今属浙江)人,诸生,工古文辞,幼年嗜曲,稍长即能填词。有《烟鬟阁传奇十种》及其他小剧二三十种。《曲品》分上下二
一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传》)撰。古来谈养生者,或以宏篇巨著谈玄说奥,或以寓言俗语比喻龙虎汞铅,提倡修道炼丹,飞举成仙。陈继儒则以常见之语述养生之要。此书主张以寡欲、保神及起居、调摄诸法达养生之
十五卷。清孙嘉淦(1683-1753)撰。嘉淦字锡公,号懿斋,太原府兴县(今属山西)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卒谥文定。著述还有《南游记》、《成均讲义》、《南华通》等
六卷。《续录》四卷。明赵维新(生卒年不详)撰。赵维新,字素衷,茌平(今山东省茌平县)人。二十岁时,听说张后觉讲良知之学,于是便从学于他。并将其问答之语加以编次整理,称之为《弘山教言》。赵维新性情纯孝,
一卷。清杨锡观撰。参见《六书辨通》。是书系考辨八分书体之作。关于八分,历代众说纷纭,言人人殊。杨氏辨之曰:“八分即汉隶,今楷之别名尔。”“汉之隶皆可谓分,其从篆体者,即八分是篆二分是隶也;其与正楷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