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昌府志

东昌府志

①五十卷,首一卷。清胡德琳等修,周永年等纂。胡德琳详见乾隆《历城县志》。周永年字书昌,号林汲山人,山东历城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进士,官至翰林院检讨。著名的藏书家。曾参与《四库全书》编纂,承担佛教、道教二类提要的撰写。乾隆四十年应胡德琳之邀请,主纂《历城县志》等。考东昌郡志,创自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知府王命爵,至清朝,虽屡次重修,皆未成书。康熙五十年郡守孙元衡,欲延当时方志名家卫园刘淇修纂,旋以忧去不果。雍正时前守金启洛又拟选辑,稿垂成而去任,其稿不久也散失。胡德琳莅任后,见旧志已一百七十余年未修,就召集邑中绅士广为搜辑,历时二年,付梓成书。《东昌府志》乾隆四十二年(1777)刻本。全书五十卷首一卷,分为:卷一至卷二记,卷四至卷五地域,卷六至卷七山水,卷八至卷十户赋,卷十一至卷十七建置,卷十八至卷二十古迹,卷二十一经籍,卷二十二至卷二十三金石,卷二十四封建,卷二十五至卷二十九职官,卷三十至卷三十二选举,卷三十三至卷三十五宦迹,卷三十六至卷四十七列女,卷四十八遗文,卷四十九遗诗,卷五十杂缀。卷首有序、凡例十四则、修志姓氏、图考、圣制、宸翰。此志体例完备,叙述亦详。其可称之处有二:一是规模博大,内容宏丰,考证精审;二是文献著作专立“经籍”一门,对事迹无考者,亦按著述而附见,并依据范成大《吴郡志》体例,凡与诗文有关的掌故,附于各门,其余则入“遗文”、“遗诗”,“稗官”、“绪论”等,皆归入杂缀。惟学校,没有专立门类而附于建置,欠妥。② 五十卷,首三卷。清嵩山修,谢香开、张熙先纂。嵩山,满洲镶黄旗人,嘉庆五年(1800)任东昌府知府。谢香开,聊城人,举人出身,教谕。张熙先,训导。东昌府志自乾隆四十二年(1777)知府胡德琳重修后,又三十年未修了。前任知府萧山张官五重修,其志稿较前志更为精洽,稿成未刻,遂去职。嵩山继任后,查核存稿,多漫漶剥落,恐拖延不刊刻,志稿将为断简残编,奚裨考证,乃邀谢香开、张熙先等人,开局编葺。即以张官五志稿为蓝本,详为校正,删去错杂,去其重复,其职官、选举、名宦、节孝等,按年续入,历时八年,遂成新志。《东昌府志》嘉庆十三年(1808)刻本。此志虽然依据旧志,而改易颇多。如旧志抄历代史为总记,其文芜杂,此志乃择而归入各类,凡载各代战役的,则专设兵革一目,归于其中。又如旧艺文志,取材太杂,悉以淘汰,其遗文一卷,并入艺文。以上所改,均极精核。此外,每卷前有叙论,考其沿革。其不失为方志中善本。

猜你喜欢

  • 诗经互解

    一卷。清范士增撰。是卷即以《诗经》成句解《诗经》。如以“如此良人何”解“有女仳离”,以“不属于毛,不离于裹”解“谓他人父,亦莫我有”,以“信誓旦旦”解“有如皦日”,以“其毒太苦”解“胡为虺蜴”,以“岁

  • 政经

    一卷。南宋真德秀(详见《大学衍义》)撰。真德秀任湖南安抚使、知潭州时,以“廉仁公勤”四字励僚属,复立惠民仓,置社仓。知福州时,告戒所部,无滥刑横敛。他在朝中的时间较短,多居外任,比较了解民间的疾苦,故

  • 诗经新义

    二十卷(已佚)。王安石(1021- 1086)撰。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庆历进士,仁宗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

  •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不分卷。清刘文淇(详见《左传旧疏考正》)撰,子毓崧(1818-1867)、孙寿曾(1838-1882)续撰。文淇祖孙三代都是著名经学家。毓崧字伯山,一字松崖,道光二十年(1840)优贡生。传父《左传》

  • 石经汇函九种

    四十卷。清徐宗道编。徐宗道,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石经,谓石刻之经书。将儒家经典刊刻于石,始于东汉末年,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蔡邕因经书辗转传抄多有错漏,便奏请皇上校定《春秋》、《公羊传》、《论语

  • 碧湖集

    二卷。释水光(生卒年未详)撰。释永光,字海印,湖南益阳人。此集为永光卒后友人西山逸士溥儒为之选刊者。计诗二百六十余首,分为二卷。上卷为五古及五律。下卷则七律及五言绝句。其诗气体高妙,音节自然,以五律为

  • 玉狮堂十种曲

    清陈娘(约1875年前后在世)撰。陈娘字叔明,号潜翁,一号玉狮老人,江苏阳湖(今属常州)人。以盐官需次浙江。精于音律。本书收传奇十种,前五种每种皆二卷、十六出。其一是《仙缘记》,写孙恪巧遇仙缘的故事;

  • 洛书甄曜度

    不分卷。清黄奭辑。此书最早辑本为明末孙珏所辑,载《古微书》中,只二则。黄氏所辑较孙氏多三十余条,其中《开元占经》二十六条、《清河邵本》五条、《后汉书·王符传》一条。但其中有些以郑玄注之注释推断,并非《

  • 吕氏春秋集释

    二十六卷。清许维遹(生卒年不详)撰。《吕氏春秋》为我国最早之系统的私人著作。有清一代,学者整理古书,对《吕氏春秋》之整理所得,分散于诸书之中,读此书时,苦难利用。许维遹乃遍搜众说,成《吕氏春秋集释》,

  • 周易解尚书

    一卷。清范士增撰。此卷为范士增以《周易》来解释《尚书》者,如范士增以《周易》中的“天下文明”解《尚书》中的“光被四表”;以“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解释“在璿机玉衡以齐七政”;以“小惩而大诫”解释“扑作官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