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雍熙北伐

雍熙北伐

宋太宗时与辽争夺幽州的战役。宋军在高梁河战役溃败后,积极备战,以图再取幽州(今北京)。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以辽圣宗年幼初立,肖太后摄政,母寡子弱,发兵分道攻辽。三月,命曹彬、米信、崔彦进率军十万为东路,自雄州(今河北雄县东)出发,指幽州;命田重进率部出飞狐(今河北涞源北),趋蔚州(今河北蔚县),为中路;命潘美、杨业所部出雁门(今山西代县北),指云(今山西大同)、朔(今山西朔县)等地,为西路。史称“雍熙北伐”。三路初战均较顺利,但因三路出击分散了兵力,不能有效配合。粮草转运不继。加以进军中战略战术上出现一些失误。五月,北伐主力东路军先在涿州岐沟关(今河北涿县西南)全线败溃,中、西路遂亦被迫撤军。在撤退中,西路杨业所部又遭敌伏击围歼,全军覆没,主将杨业被俘牺牲。此次北伐遂以宋军失败而告终。从此宋在北境转入全面消极防御。

猜你喜欢

  • 西门豹治邺

    战国初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东一里半)令,破除当时“河伯娶妇”的迷信,征发人民开凿十二条水渠,引漳河水以溉邺田,名闻天下,史称“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

  • 唐律

    唐代法典的总称。唐与隋一样,律、令(对各种制度所做的具体规定)、格(对律令所做的补充和修改)、式(各种行政法规)并行,以律为主。唐主要有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和开元律。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高祖诏

  • 湖北纺织四局

    亦称湖北纺织官局、纱麻丝布四局、纱麻四局。为张之洞创设的湖北纺纱、织布、缫丝、制麻四局的合称。888年(光绪十四年)两广总督张之洞看到纺织为大利所在,拟在广州设立织布纺纱官局。因李鸿章已为上海机器织布

  • 谶纬

    汉隋之间流行的谶录图纬占验术数之书。亦称图纬。谶是巫师或方士伪托神灵而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的图书符篆,作为吉凶祸福的符验或治乱兴衰的征兆。纬是对经而言,是方士化的儒生假托神意或圣人先师之说而编集的解释

  • 美日联合侵台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英美殖民主义者都想侵略台湾。1867年(同治六年)美国借口失事的“罗佛号”船水手在台湾遇害,出动军队在琅(今恒春)登陆进攻,被高山族群众击退,美驻厦门领事李仙得以

  • 民政长

    官名。辛亥革命后,各省置民政长,为一省行政长官。1912年尚无统一制度,经北洋政府任命民政长的只有山西、湖北、四川、江苏、江西、福建等省。从1913年初公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开始,各省

  • 太平天国革命

    十九世纪中期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全国规模的农民战争。1851年1月11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领导农民、烧炭工人、矿工及部分会党、无业游民等约二万人举行武装

  • 一片石战役

    李自成亲征山海关的战役。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后,据守在山海关的明辽东总兵吴三桂,曾一度准备投降,但由于阶级利益的冲突,终与农民军为敌。李自成于永昌元年(公元1644年)四月十三日,亲率二十万大军东征,

  • 六大

    周代天官的六种属官。《礼记·曲礼》; “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天官指朝廷的高级神职官吏,故“六大”多与宗教事务有关。大同太。太宰,从铜器铭文看,应为王家

  • 政闻社

    清末立宪派的政治团体。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流亡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等大感振奋,积极活动筹建组织,准备回国参加宪政。次年由梁启超、蒋智由、徐佛苏等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政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