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美日联合侵台

美日联合侵台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英美殖民主义者都想侵略台湾。1867年(同治六年)美国借口失事的“罗佛号”船水手在台湾遇害,出动军队在琅(今恒春)登陆进攻,被高山族群众击退,美驻厦门领事李仙得以谈判名义赴台刺探情报。此时美国正值南北战争结束,力所不及,于是从七十年代起便拉拢日本作为侵华伙伴。1871年(同治十年)底琉球船民因风飘至台湾被害。次年日本即把清朝藩属琉球国王封为藩王,寓有琉球国隶属于日本、琉球人民即日本国民之意,为侵台作准备。美国驻日公使德隆则怂恿支持,李仙得则辞去领事改变回国原意而充当日本顾问。1874年(同治十三年)日本成立了以大隈重信为首的“台湾番地事务局”,以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为台湾事务都督,指挥三千余名日军发动侵台战争。美国船只帮助运送日军,美国军官在日军中效劳。日军登陆后,烧杀抢掠。清政府任命沈葆桢为“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赴台湾严密布防,高山族人民英勇杀敌, 日本实力不足,难以实现其野心。日本在侵台同时,派柳原前光为驻华公使,后又派特使大久保利通来华进行外交讹诈,李仙得则以顾问身份偕大久保同行。是年10月(九月)清政府接受英美法等国站在袒护日本立场上的“调停”,被迫与日本签订中日《北京专约》,日军限期从台湾撤兵,清政府“赔偿”日本五十万两,承认日本出兵是“保民义举”。1879年(光绪五年) 日本即正式吞并琉球,改为冲绳。

猜你喜欢

  • 兴中会

    1894年11月24日(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七日)由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不久,孙中山与邓荫南等抵香港,适辅仁文社领导人杨衢云、谢瓒泰等有志反清,便与之结合。1895年2月21日

  • 成都之战

    刘备进攻益州牧刘璋的战役。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应益州(治今四川成都)牧刘璋之邀,入蜀镇压汉中以张鲁为首的农民政权。刘备率军三万驻屯葭萌(今四川广元西南),不肯与张鲁交战,意在保存实力,伺机

  • 金纵秦桧

    金帅挞懒纵归宋朝降臣秦桧、令其自内部促使南宋降金的事件。北宋灭亡时,御史中丞秦桧(字会之)与徽、钦二帝同被金兵驱掳北去,不久即变节投靠金帅挞懒(完颜昌),自荐愿回南宋劝降,深得信任。初以参谋军事,旋兼

  • 丈夫团

    清末留日学生中的革命团体。全称为铁血丈夫团。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由李烈钧、蒋尊簋、程潜等在日本东京组成,参加者多为在日本学习军事的同盟会员,共计二十八人。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之大丈夫自勉,决

  • 牙山海战

    亦称丰岛海战。日本偷袭中国海军发动甲午战争的第一仗。1894年7月(光绪二十年六月)清朝政府派卫汝贵、马玉昆、左宝贵、丰陞阿等部清军开赴朝鲜,并租用英国商船“高升”号运天津练军二千余人,在北洋海军“济

  • 金都迁汴

    贞祐和议后。成吉思汗暂时撤军北返,但中都(今北京)仍处在蒙古军威胁之下。加以北方汉、契丹等各族人民纷纷起义反金,金朝随时有覆灭的危险。贞祐三年(公元1214年)五月,宣宗遂不顾群臣和中都士民的劝阻与反

  • 色楞额界约

    中俄边界界约。《中俄布连斯奇条约》签约后,于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十一月七日,订立《色楞额界约》,确定了从恰克图向西至沙宾达巴哈的边界。

  • 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时王安石等主持的政治改革。又称熙宁变法、熙宁新政。北宋中叶,土地高度集中,广大农民破产。外部又有辽、西夏勒索岁币和军事威胁,造成各种社会矛盾加剧,积贫积弱局面日益严重,宋王朝统治危机加深。仁宗庆

  • 陈洪进纳土

    割据福建漳、泉一带的陈洪进,人少势弱,为对付吴越、南唐的侵凌,而主动靠近宋朝,接受其节度使封号, 称臣纳贡。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四月,入朝宋太宗,又为保持自身地位,上表献其二州、十四县地,受到

  • 李定国抗清

    清初张献忠余部的抗清斗争。李定国是陕西榆林县的农民,从十岁参加起义,张献忠死后,他坚持抗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以前,李定国、孙可望等向桂王表示愿与明政府联合抗清,遭到桂王政府的拒绝。后南明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