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立宪派请愿运动

立宪派请愿运动

清末资产阶级立宪派为要求清政府早日实行宪政而发起的政治运动,又称立宪运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为维护和巩固统治,欺骗人民抵制革命,开始玩弄“预备立宪”骗局。立宪派对清政府宣布立宪拍手叫好,但对实行无期深为不满,于是纷纷组织团体为促使清廷早日立宪而积极展开活动。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秋,各省立宪派相继上书清廷要求召开国会,早行宪政,有的还派出代表赴京请愿,逐渐形成全国性的国会请愿运动。清政府迫于当时日益发展的革命形势,需要进一步以“预备立宪”来缓和矛盾,笼络上层资产阶级和地方官绅,因而在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同时宣布筹备期定为九年,作为对立宪派请愿运动的答复。不久,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接连死去,三岁的溥仪继位,改元宣统,由其生父载沣摄政。载沣为挽救清朝的垂危统治,一面大搞皇族集权,一面继续用“预备立宪”欺骗舆论,重申坚持立宪宗旨。按《九年筹备立宪清单》的规定,1909年(宣统元年)各省成立咨议局,次年中央成立资政院。各省的立宪派在咨议局中占有优势,许多著名的立宪派头面人物成了各该省咨议局议长,如江苏的张謇,浙江的汤寿潜,湖北的汤化龙,湖南的谭延闿,四川的蒲殿俊等。他们以咨议局为合法的活动阵地,积极参与地方政务,同时互相联络准备再度发起国会请愿运动,要求清政府尽早实行宪政。1909年12月(宣统元年十一月)江苏咨议局议长张謇出面邀集十六省咨议局代表在沪开会共商请愿进行办法,决定组成请愿代表团,公推直隶孙洪伊为领衔代表,赴京请愿,要求速开国会。1910年1月16日(宣统元年十二月六日)代表团向都察院递交早开国会请愿书,清政府以必须循次筹备为由拒绝所请。代表团在北京联络各界,组织国会请愿同志会,制造声势。1910年6月16日(宣统二年五月十日)代表团以十个团体的名义再次向都察院呈递请愿书,清政府断然加以拒绝。10月(九月)资政院正式开会,请愿代表决定进行第三次请愿,向资政院呈递请愿书,请资政院代奏要求次年召开国会,成立责任内阁。这时,一些地方督抚出于维护自己权势和抵制革命的目的,也联衔奏请召开国会和组织内阁。清政府慑于压力,被迫于11月4日(十月三日)宣布预备期限由九年缩短为五年,定于1913年召开国会,明年先成立责任内阁。同时令各省请愿代表“即日散归,各安职业”,不准再行请愿。有的代表认为请愿已有结果,离京返回;有的代表仍不满意准备继续请愿,坚持要求立行宪政。清政府转取强硬措施,把准备继续请愿者强行押送回籍或发往新疆充军。在清政府的高压下,立宪派所发起的请愿运动就此结束。

猜你喜欢

  • 晋作爱田

    春秋时期晋国实行的一种田制。韩原之战后,晋惠公被俘虏至秦。不久,秦穆公许晋讲和。晋惠公为谋求国人的拥戴,遂派人回国,以国君的名义赏给国人田地,名之曰“作爰田” (爰或作辕,又作�9

  • 制举

    依皇帝诏令临时设置科目而进行的一种考试。始行于两汉。唐代的制科名目颇多,如志烈秋霜科、辞标文宛科、博学通艺科、博学鸿辞科等,达几十种。唐代较重视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等,这些科举行次数

  • 护国运动

    又称护国战争。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窃夺胜利果实,继孙中山之后当上临时大总统,开始逐步建立独裁统治,进而帝制自为,不断遭到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决定改中华民国为中

  • 武昌起义

    1911 (宣统三年)反对清政府出卖铁路权利的保路运动激烈开展,各地群众的自发反清斗争遍及全国,社会矛盾空前尖锐,革命时机完全成熟。武汉是革命运动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尤其是湖北新军中一直有革命党人秘密

  • 通济渠

    古运河名。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炀帝杨广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百余万开凿而成。通济渠是大运河中最重要的一段。它分东西两段:西段起自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西苑,引谷、洛水贯洛阳城东出,循阳渠故道至

  • 中俄会约

    见“旅大租地条约”。

  • 北魏末年僧侣起义

    北魏末年,朝廷腐败,政治黑暗,大批破产和失业农民,为逃避繁重的赋税徭役,假慕沙门,入寺为僧,谋求生路。但他们入寺后却受到寺院地主的奴役,终日辛劳,而生活却十分清苦。各级僧侣地主利用自己的地位和职权,对

  • 废止科举

    1901年1月29日(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十日)清政府宣布“变法”,实行“新政”。内外大臣复奏多涉及培养人才、改变科举制、兴办新式学堂问题。清政府于1901年8月(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宣布:科举流弊太多,

  • 淮南王谋反之狱

    西汉时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汉高祖刘邦之子刘长于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被封为淮南王。汉文帝时,刘长骄横不遵汉法,自作法令,藏匿亡命之徒。汉文帝前元六年(公元前174年),刘长阴谋叛乱。事发,汉朝尽

  • 郏县战役

    李自成农民军击溃明将孙传庭部的战役。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九月,陕西总督孙传庭率军出潼关,另遣别将出武关,两路人马齐向河南进攻农民军,李自成率军迎战,在郏县相遇,李自成弃甲仗军资而走,明军争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