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牛头地

牛头地

金建国后,对女真本族猛安谋克户及附近的辽东汉人、渤海人及奚人等,实行按牛具授田征税的办法,至太宗而更加制度化。其法,以耕牛三头为一具,及民口二十五(包括女真氏族部落内平民与奴隶),即可受田四顷零四亩,每年向国家纳粟一石。谓之“牛头地”,也称“牛具税地”。其所纳石粟则称牛头税。其后随着女真族封建化程度加深,将大批猛安谋克户迁于汉地,实行计口授田,牛头地遂渐遭破坏。

猜你喜欢

  • 土尔扈特部返归祖国

    土尔扈特部属漠西厄鲁特蒙古的四部之一。早在明末,土尔扈特部因与准噶尔部不和,被迫西迁额济勒河(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受到沙俄的控制。但他们始终不忘祖国,不断派人奉表入贡。康熙年间,清政府曾派图理琛等人,

  • 郑作丘赋

    春秋时期郑国子产进行的一次军赋制度的改革。公元前543年,子产任郑国执政期间,在编制农村什、伍组织的同时,使“田有封洫”,即重新整伤土田的封疆和沟洫,并且在此基础上按田亩征收军赋。五年之后,子产又进一

  • 月氏西迁

    月氏,古民族名。秦汉之际游牧于今甘肃敦煌与青海祁连间,逐水草随畜迁移, 善骑射,兵达十万人。汉文帝时,冒顿单于攻破月氏,后月氏王又为匈奴老上单于所杀,因而被迫西迁,击走塞人,占有今伊犁河地区。后遭乌孙

  • 绿林起义

    新莽末年农民大起义。王莽代汉称帝后,对内托古改制,法禁烦苛;对外挑起兵端,加重了人民负担。再加上天灾频仍,人们无法生存,纷纷起来反抗暴政。天凤四年(公元17年),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王匡、王凤等组

  • 蒲安臣使团

    十九世纪末由美国人蒲安臣率领的清政府外交代表团。遣使出洋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各国向清政府提出的要求之一。总理衙门鉴于1868年(同治七年)将与各国进行修约交涉,特于1867年(同治六年)奏准遣使出洋

  • 三有司

    周代司徒、司马、司空三种官职的合称。见《卫盉》铭文。司徒,金文多作“司土”,掌民事、征发徒役。司马,掌军政和军赋。司空,金文作司工, 掌土功。周代中央政府及各地诸侯皆设三有司。中央政府的司徒、司马、司

  • 乡兵

    我国封建时代地方之民兵。其名称因时因地而异。一般为边战守,边耕种,不脱离生产。主要用于镇压人民反抗和抵御别族压迫骚扰。多由当地地主豪绅直接掌握。宋承五代之制,建立乡兵,有弓箭手、士丁、弩手等多种名目。

  • 商都五迁

    商朝前期自仲丁至盘庚时期,曾五次迁都:仲丁由毫迁隞(一作嚣,今河南荥阳东北),河亶甲由隞迁相(今河南内黄东南),祖乙又迁于邢(一作耿,今河南温县东),南庚迁于奄(今山东曲阜),最后盘庚由奄迁于蒙,号之

  • 湘军

    以曾国藩为首的封建地主武装。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清廷诏令各省举办团练,镇压革命。1853年(咸丰三年)帮办湖南团练的在籍侍郎曾国藩以其父曾麟书总领之湘乡练勇为基础,参酌戚继光军队编伍之法,订营哨之制。

  • 迁都之议

    李渊迫于突厥袭扰,商议迁都之事。隋朝末年,东突厥势力日益强大。李渊太原起兵之时,曾对突厥称臣求援,借其势灭隋兴唐。唐朝建立之后,突厥贵族恃其有功,对唐廷极为傲慢,不但索财取宝,还不断进扰内地,直接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