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淮军

淮军

以李鸿章为首的一支封建地主武装。1853年(咸丰三年)翰林院编修李鸿章奉命在安徽帮助工部侍郎吕贤基办理团练,后被太平军击败入曾国藩幕府。1861年(咸丰十一年)在曾国藩支持下,在淮南六安、合肥一带募编以地主团练为基础的“淮勇”。次年初将“淮勇”调至安庆,曾国藩根据湘军章程定其营制,并拨湘军程学启、郭松林部数营为助,编成淮军六千五百人。淮军兵勇由将官亲自招募。统领挑选营官,营官拣选哨弁,哨弁挑选什长,什长挑选勇丁,悉如湘军。全军以营为单位,每营五百人。营辖前、后、左、右四哨,哨辖一至八队。李鸿章奉曾国藩之命率淮军赴援上海,于4、5月间(三、四月)由沪“中外会防公所”租英船分批运抵上海,并因而引起“变易兵制”的结果。王闿运说: “淮军本仿湘军以兴,未一年尽改旧制,更仿夷军”。淮军与湘军及外国侵略者联合绞杀了太平天国。至1865年(同治四年)淮军扩充到六七万人,充当了镇压捻军的主力。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后,抽调军官赴德国学习,并在天津创办北洋武备学堂,进一步加强训练淮军。淮军主要将领有张树声、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吴长庆、丁汝昌、卫汝贵、聂士成等。淮军各部均以将领名字命名所统部队,如“树军”、“铭军”、“盛军”等。淮军发展了湘军兵为将有的半私人性,成为近代军阀雏型。淮系集团是清末举足轻重的军事、政治集团,对晚清朝政有较大影响。中法战争中,张树声、潘鼎新战败革职。中日甲午战争中,叶志超、卫汝贵统帅的陆军战败,丁汝昌督率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淮军势力衰落,后为新崛起的袁世凯北洋新军所取代。

猜你喜欢

  • 熹平石经

    汉灵帝熹平年间刻石的儒家经典。亦称汉石经或一字石经。汉朝博士传经,各依家法师法,章句互有异同,再加以年深月久,辗转传抄,文字多谬。熹平四年(公元175年),郎中蔡邕和杨赐等人上书,奏求正六经文字,得汉

  • 王仙芝、黄巢起义

    唐末农民大起义。领导者为王仙芝和黄巢。二人均系私盐贩出身,见多识广,富于斗争经验。唐末懿宗、僖宗时,关东地区水旱频仍。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大旱, 自潼关东至海滨,夏麦只收一半,秋谷几乎全无。唐政

  • 南京条约

    即中英《江宁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侵略者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代表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国军舰

  • 女真文字

    女真族初无文字,族内交往及与邻族交往则使用契丹或汉文字。金建国后,太祖始命完颜希尹依据由汉字改制而成的契丹文字拼写女真语言,创制本族文字,关于天辅九年(公元1119年)八月正式颁行,是为女真大字;熙宗

  • 汉鄂战役

    宋元间一次重要战役。元军攻占襄阳(今湖北襄樊)后,南宋命张世杰率兵固守郢州(今湖北钟祥),封锁汉水。同时增修加固鄂州(今湖北武昌)一带城垣工事,控扼长江咽喉。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元军出襄阳,绕

  • 时务报

    戊戌变法运动中,维新派的重要刊物之一。1896年8月9日(光绪二十二年七月初一日)创刊于上海,汪康年任总理,梁启超任主笔,麦孟华、徐勤、欧榘甲、章炳麟任撰述。以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强为宗旨。石印,每期

  • 酎金夺爵

    汉代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汉称醇酒为酎。每年八月,以酎酒祭祀宗庙,称为酎祭。届时令诸侯王、列侯各按封地内的人口多少,向朝廷奉献贡金,助天子祭祀宗庙,所献贡金称为酎金。汉律金布令规定:所献酎金色恶、王削县

  • 上海光复

    上海素为革命运动活跃的地区,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所在地。同盟会中部总会促进了武昌起义的发动,并号召各地革命党人继起响应,其主要领导人之一陈其美则主要从事于联络各界准备发动上海起义。上海的资产阶级上层代表人

  • 庚戌广州新军之役

    见“广州新军起义”。

  • 金陵机器局

    见“金陵机器制造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