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护国运动

护国运动

又称护国战争。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窃夺胜利果实,继孙中山之后当上临时大总统,开始逐步建立独裁统治,进而帝制自为,不断遭到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决定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以1916年(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极。帝制丑剧登场,立即激起全国声势浩大的反袁斗争。孙中山发表宣言,号召人民共同“戮此民贼”,积极发动武装反袁。在进步党梁启超等人的策动下,被袁软禁在京的原云南都督蔡锷潜返昆明,和已到云南的国民党人李烈钧等,联络云南将军唐继尧于1915年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成护国军起兵讨袁。蔡锷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出兵四川;李烈钧任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进军两广;唐继尧兼任护国军第三军总司令,坐镇云南,护国战争开始。蔡锷率第一军与前来镇压的北洋军激战于四川叙州(今宜宾)、泸州、綦江等地。因帝制已犯众怒,反袁深得人心,在广大群众的拥护支持下,护国军能以寡敌众,节节胜利,影响不断扩大,贵州、广西等省也先后响应讨袁,宣布独立。随着护国战争的进行,各地普遍开展反袁斗争,迅速形成全国反袁高潮。帝国主义列强见袁世凯已成众矢之的,为保持在华既得权益,联合“警告”袁世凯暂缓称帝。袁世凯帝制自为也使北洋军阀集团内部分崩离析,其亲信段祺瑞、冯国璋等都对帝制持抵制态度。袁世凯在内外压力下,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撤销帝制,恢复大总统职位。护国军方面认为袁世凯已成民国罪人,坚持要他下台,并联合滇、黔、两广等各省反袁势力,于5月8日在广东肇庆组成军务院,不再承认袁世凯政权。人民群众的斗争更如火如荼,反袁形势继续发展。广东、浙江、福建、陕西、四川、湖南等省的袁世凯心腹爪牙也相继宣布独立。袁世凯陷入众叛亲离的绝境, 6月6日忧愤而死,护国运动宣告结束。护国运动虽然粉碎了袁世凯的帝制迷梦,恢复了共和制度,但却没有结束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袁世凯死后,代之而起的是段祺瑞的独裁统治。

猜你喜欢

  • 五刑

    古代的五种刑罚,依轻重的不同,分墨(脸上刺字)、劓(割鼻)、刖(断足)、宫(破坏生殖能力)、大辟(斩首)五等。五刑产生的时代有不同说法: 《尚书·尧典》中有“五刑”的记载,《尚书·吕刑》则说蚩尤始作“

  • 厉王弭谤

    周厉王实行专利,并且暴虐奢侈,国人十分不满,纷纷议论,加以谴责。大臣召穆公警告厉王说: “民不堪命矣!”周厉王为了压制舆论,召来卫国的巫者监视国人的言论,发现议论者,则加杀戮。国人敢怒而不敢言,只能在

  • 占城稻

    又称占禾、早占。原产于越南中南部占城一带。约于唐末、五代初传入我国福建沿海。为旱稻良种。其特点为耐旱,穗长而无芒,颗粒小,不择地而生。又生长期较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我国江南气候较热,淮南地寒,均宜

  • 兵农合一

    府兵制与均田制相结合的产物。西魏始行府兵制之初,府兵自相督率,不入民籍,兵士只习作战,不务生产, 别无赋役,所用甲槊戈弩等也全由官府配给,兵农处于分离状态。开皇十年(公元590年),隋文帝规定“凡是军

  • 至元通行宝钞

    元代纸币名。简称至元宝钞、至元钞。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开始印行。面值自二贯至五文凡十一等,与前此发行的中统元宝交钞并行,一贯当中统钞五贯,二贯当白银一两,二十贯当赤金一两。

  • 北周

    朝代名,北朝之一。西魏恭帝拓跋廓三年(公元557年),宇文泰子宇文觉废拓跋廓自称皇帝,国号周,史称北周;定都长安。北周的疆域,灭北齐前,东以今白云鄂博、包头、河曲、洛阳一线为界,与北齐相邻,西至今新疆

  • 公刘迁豳

    周族在弃以后曾因政治上的原因流窜到戎狄居住的地区,这对周族的发展十分不利。大约在商朝初年,周族领袖公刘率领周族迁往泾水中游的豳(亦作邠,今陕西栒邑县西)重新定居下来。《诗经·公刘》篇记载了公刘率领周人

  • 牙山海战

    亦称丰岛海战。日本偷袭中国海军发动甲午战争的第一仗。1894年7月(光绪二十年六月)清朝政府派卫汝贵、马玉昆、左宝贵、丰陞阿等部清军开赴朝鲜,并租用英国商船“高升”号运天津练军二千余人,在北洋海军“济

  • 济州河

    河名。元代大运河的一部分。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开始由阿八赤主持开凿,至元十八年至二十年又由奥鲁赤主持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浚修。该河从济州(今山东济宁)向西北至须城安山(今山东东平西南),全长一百

  • 三京宰相府

    辽先后后置五东,即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大名城)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以五京为中心,分全国为上京道、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