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开河分水之议

开河分水之议

又称回河之争。宋代神宗、哲宗时对调整黄河河道的争议。庆历八年(公元1049年),黄河在商胡埽(今河南濮阳东北)大决,河水经今河北中南部至乾宁军(今河北青县)入今卫河,由天津入海,形成所谓“北流”。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黄河又在大名(今属河北)以东大段决口,东北循马颊河入海,是谓“东流”。对于解决黄河屡次易道泛滥问题,朝臣意见不一。熙宁初,有人建议维持“北流”,而于沿岸修筑护堤以防河水漫流。下游则水深河阔,可作为备御契丹的天然防线;另一些人则主张截断北流,开二股河以导入东流。神宗采纳后说,封闭北流,而黄河又多次决口,北流终不可断。哲宗即位,开河分水之争又起。一派认为,若维持北流而不塞断,则北边塘泊水涸,悉成平地,无险可倚,契丹骑兵甚易南下。如河口再次北移,辽界将在黄河南岸,一旦有警,京师不保,更为危险。另一派则认为河北塘泊并无多大军事价值,地势北高南低,河道不会向北移动。争论不休。至绍圣元年(公元1099年),再塞北流,而又屡决泛滥。河水北流依旧,而东流堙塞。回河之争遂渐平息。黄河之害仍未能治。

猜你喜欢

  • 云南独立

    云南地处边陲,同盟会领导的河口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回滇在新军中活动者渐多,有较好的革命基础。1909年(宣统元年)云南设陆军讲武堂,同盟会员李根源任总办,不少革命党人入堂任职,为新军输送了一批革命骨干

  • 石渠阁会议

    汉宣帝时,会集群儒讨论五经异同并立博士的会议。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为统一五经文字及对经义的解释,汉宣帝下诏博征群儒,会聚京师。儒学经师刘向、韦玄成、薛广德、施雠、梁丘临、林尊、周堪、张山拊、闻人

  • 江淮起义

    隋末三大农民起义之一。其领袖为杜伏威、辅公祏。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杜伏威、辅公祏在山东率众起义,后合并义军苗海潮部,转战淮南,自称将军。又兼并义军赵破阵部,势力渐强。后屯兵六合(今江苏六合),有

  • 蒙古国子监

    元代中央教育机构名,掌蒙古文化教育,秩从三品(延祐年间一度为正三品)。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始立。初置司业一员。至元二十九年,依汉人国学例,始置祭酒、司业、监丞诸官。

  • 更戍法

    宋代兵制。又称出戍法。宋初采纳谋臣赵普之议,令禁军部分驻守京师,部分戍守外郡。戍守边地重镇的称驻泊或屯泊,戍守内郡重地的称屯驻。另有移驻就粮或守护漕路要津者,称“就粮军”。戍守外郡者定期轮换, 以使士

  • 六大

    周代天官的六种属官。《礼记·曲礼》; “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天官指朝廷的高级神职官吏,故“六大”多与宗教事务有关。大同太。太宰,从铜器铭文看,应为王家

  • 湖北枪炮厂

    清末官办新式军用企业。1888年(光绪十四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筹设枪炮厂,从德国订购全部机器。次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1890年(光绪十六年)遂将筹建中的广州枪炮厂迁至汉阳,增购机器,于1894

  • 民政部

    清末官署名。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由巡警部改设,主官为尚书、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承政(总务)、参议(议订法令章程)两厅及民治(地方行政)、警政、疆里、营缮、卫生五司。所属还有内城巡警总厅、外城巡警

  • 李定国抗清

    清初张献忠余部的抗清斗争。李定国是陕西榆林县的农民,从十岁参加起义,张献忠死后,他坚持抗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以前,李定国、孙可望等向桂王表示愿与明政府联合抗清,遭到桂王政府的拒绝。后南明政府

  • 晁错削藩

    汉景帝时期御史大夫晁错提出的削夺诸侯王封地的措施。汉初,刘邦在削除异姓诸侯王时,封立了九个同姓诸侯王。文景时期,他们的力量壮大起来, “谋为淫乱”。文帝时晁错任太子家令,曾数上书“言削诸侯事”。景帝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