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康熙治河

康熙治河

康熙帝时对黄河的修治。顺治以来,黄河屡次泛滥成灾,淮河、运河受其影响,也随之梗塞不通。治理黄河并兼治淮河、运河,遂成为不可稍缓的任务。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康熙帝即用靳辅为河道总督负责治河。靳辅及其幕客陈潢先后完成了许多重要工程。如首先在清口(今江苏清江北)开引河四道,引出淮河清水以冲刷黄河泥沙。又疏浚清口以下至云梯关(今江苏滨海附近)的河道,修筑两岸堤防及云梯关外拦水坝,使河水畅流入海。又在砀山、萧县、宿迁、桃源(今江苏淮安)、清河(今江苏淮阴东)等地黄河两岸修建减水坝,以杀黄河水势。又在河南考城、仪封(今河南兰考北)、封丘(今河南封丘)、荥阳等地沿黄河加固堤岸,以防上游有失。又在逼近高邮湖的清水潭,筑成数十里的东西长堤二道。此后,河患相对平息,黄淮各归故道,运河南北畅通,山阳、高邮等七州县农田也都涸出可耕。此外康熙帝还修治永定河,从良乡起到东安开辟了一条长二百余里的新河道,在两岸修筑长堤,束水出霸州(今河北霸县)三角淀(今天津武清南王庆坨之东),达西沽(今天津西北)入海。从此,河水安宁多年。康熙时的治河,对于清初安定人民生活、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 摩尼教

    伊朗古代宗教之一。旧译明教, 明尊教、末尼教、牟尼教。三世纪由摩尼创立。武则天延载元年(公元694年),波斯摩尼教高僧拂多诞来长安 (今陕西西安),始在中原地区传播。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曾定为国教

  • 蔡愔取经

    传说, 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夜梦金人飞行在宫殿庭院中。次日晨,问于群臣。傅毅说:西方有神, 其名曰佛,陛下所梦,恐怕就是他。汉明帝于是派遣中郎将蔡愔、秦景、博士王遵等十八人去西域访求佛教。永

  • 三说、四说法

    又称三分、四分法。北宋召募商人向西、北沿边入纳粮草以供军需的措施。初,商人向边境地区输纳粮草,按地里远近折价偿以东南茶叶,或径付现钱。至道元年(公元995年), 因茶叶不足,改为一分支现钱,一分支香药

  • 隋灭后梁

    后梁是南北朝时期肖氏建立的政权,都江陵(今湖北江陵),据有江陵附近数县,为西魏、北周附庸。其国虽弱小,但控长江中游,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隋朝建立后,杨坚励精图治,力图统一全国。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八

  • 粮长制

    明代为保证政府税收而实行的一项措施。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明政府规定,每纳粮一万石为一粮区,由地方官选任田多的地主为粮长,正副各一人,负责征收该区税粮,每年七月督运到京。凡按时运粮到南京的粮长,

  • 撤三藩

    清初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合称“三藩”。他们各霸一方,不仅侵吞大量财赋,而且拥有大量武装,罗致党羽,图谋不轨,给清朝造成很大威胁。康熙帝亲政后,对“三

  • 东京政变

    金廷内部争夺帝位的斗争。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九月,海陵王指挥大军南下攻宋。行前命太祖之孙赵王完颜雍(本名乌禄)为东京(今辽宁辽阳)留守,而以渤海人高存福为副留守以监视之。完颜雍出兵镇压契丹人民起

  • 范蠡经商

    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字少伯,本楚宛人)在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引身自退,泛舟五湖,变易姓名,经商求富。曾游齐国,称鸱夷子皮,后看到宋国的都城陶为天下之中,与各诸侯国四通八达,来往货物皆在此交易,遂又

  • 上海地皮章程

    见“上海租地章程”。

  • 马陵之战

    战国中期齐魏二国在马陵(今河北大名东南;一说今河南范县西南)进行的著名战役。魏惠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44年),魏将庞涓攻韩,韩向齐求救。次年,齐威王派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前往救韩,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