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孙恩起义

孙恩起义

东晋末年农民起义。掌握东晋朝廷大权的司马道子父子于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下令强征浙东八郡“免奴为客”的丁壮到建康(今江苏南京)当兵,称之为“乐属”。农民一入军籍,则终身当兵,世代当兵。故而激起人们的强烈不满。时天师道首领孙恩,率徒众百余人,避难于海岛。乘农民反抗征兵之机,率众登陆,攻陷上虞(治今浙江上虞),杀县令。尔后攻克会稽(治今浙江绍兴),杀内史王凝之。东南八郡农民纷起响应,加入孙恩队伍, “旬日之间,众数十万”。朝廷派谢琰、刘牢之率北府兵镇压。官军攻破会稽,孙恩率起义军英勇抵抗,后退回海岛。次年五月,孙恩率众于浃口(今浙江镇海东南)登陆,克余姚(治今浙江余姚)、上虞和邢浦(今浙江绍兴北)。在山阴(治今浙江绍兴西南)战败谢琰军队,阵斩谢琰及其二子。朝廷震惊,急命刘牢之阻击农民军。孙恩率众撤回海岛。隆安五年二月,孙恩再次从浃口登陆,进攻句章(今浙江宁波南)。再攻海盐时,孙恩失利,遂率军北上,攻克扈渎(今上海),杀吴国内史袁山松。时义军有水军十余万人,战船千艘。孙恩溯江西上至京口(今江苏镇江),旋即进军建康。朝廷急忙调兵遣将入卫都城,孙恩转攻广陵(今江苏扬州),又北上攻克郁州(治今江苏连云港东),俘东晋大将高雅之。刘牢之率北府兵进攻起义军,农民军损失万余人,孙恩被迫返回海岛。元兴元年(公元402年)三月,孙恩第四次率义军登陆,攻临海失败,损失严重。因缺少给养,加之疾病流行,孙恩及其家属与部众百余人,皆投海而死。农民军仅剩下数千人,暂时转入低潮。后有卢循等继续领导义军余部坚持战斗。

猜你喜欢

  • 芝罘条约

    见“中英烟台条约”。

  • 北南大王院

    辽北面朝官机构之一。原为契丹迭刺部夷离堇。天赞元年(公元922年),太祖以迭刺部势强难制而析为北院、南院,分置夷离堇。太宗时升北、南院夷离堇为王,因设北大王院和南大王院,分置大王、知大王事及都统军司、

  • 晏梦彪起义

    或称晏彪起义。南宋后期福建盐民起义。汀州(今福建长汀)山多地少,土地贫瘠,贫富严重不均,而政府赋役剥削残酷。又不断向人民抑配质次价高的食盐,严禁私自贩盐。当地官吏借故任意敲剥人民。理宗绍定元年(公元1

  • 天盛律令

    西夏仁宗天盛(公元1149-1169年)时,在前代律令基础上,依仿宋朝政书体例,用西夏文字编纂的一部政治制度与法令专书。全名《天盛年改新定律令》,或称《天盛年改新定禁令》、《天盛年改新定禁令名剪》。除

  • 云南回民起义

    1856—1872年(咸丰六年至同治十一年)间云南以回民为主并有汉、彝、傣等民族农民参加的反清起义。1856年(咸丰六年)云南临安(今建水)回族与汉族绅士因争夺楚雄石羊银矿发生械斗。当地清朝官吏暗中挑

  • 王田和私属

    王莽托古改制的经济措施之一,王莽称帝后,鉴于豪强地主兼并土地恶性发展,农民奴婢化日益严重,于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颁布实行王田和私属政策的法令。宣布将所有土地收归国家所有,称为王田。奴婢改称私属。两者

  • 三国之一。赤壁战后,刘备战胜刘璋。占领益州(治今四川成都)之地,自领益州牧。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又占据汉中(治今陕西汉中东),自称汉中王。曹丕称帝后刘备也于公元221年在成都自立为帝,国号汉

  • 都统司

    金代统军机构之一。阿骨打建国前后,多将契丹、渤海、奚族降兵直接编入女真猛安谋克,以壮大其军事力量。后由于降兵增多,乃渐依猛安谋克制把降兵分别编组成军,设都统司,由女真贵族统领之。每都统司辖五、六万人。

  • 鱼鳞图

    南宋自绍兴年间始,在全国或部分州县推行经界法,令各乡村及民户依式图绘所有田地之形状、界至、地色、顷亩,似鱼鳞状,称鱼鳞图。作为政府掌握土地占有状况和征收赋税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有一些地区在城市编造和绘制

  • 湘军

    以曾国藩为首的封建地主武装。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清廷诏令各省举办团练,镇压革命。1853年(咸丰三年)帮办湖南团练的在籍侍郎曾国藩以其父曾麟书总领之湘乡练勇为基础,参酌戚继光军队编伍之法,订营哨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