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周(张士诚)

周(张士诚)

元末农民战争中张士诚建立的政权。张士诚小字九四,泰州白驹场(今属江苏大丰)人,以操舟运盐为业,常受富家凌侮。至正十三年 (公元1353年)正月,张士诚及其弟士义、士德、士信联合李伯升等,计十八人,杀灭富家,焚其庐舍,并招集旁近盐场少年盐丁起兵反元。盐丁苦于赋役沉重,纷纷响应。遂攻占泰州、兴化,有众万余。五月,破高邮。至正十四年正月,张士诚在高邮建国, 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建元天祐。九月,元中书右丞相脱脱总大军讨张士诚,兵围高邮。元顺帝临阵易将,削去脱脱官爵,周军得转败为胜。之后,张士诚不断向江南扩张势力,先后克常熟、平江(今江苏苏州)、湖州(今江苏吴兴)、松江及常州等地,并改平江为隆平府,定为都城。自至正十六年始,张士诚与朱元璋间不断交兵。至正十七年,朱元璋军攻占常熟,俘张士德。张士诚自感窘迫,遂自去国号降元。元封其为太尉,拥甲兵土地如故。至正二十三年九月,张士诚复叛元自立,称吴王。至正二十五年,朱元璋向张士诚大举进攻。至正二十七年九月,平江城破,张士诚被俘至应天(今江苏南京),自缢死(一说被杖死)。

猜你喜欢

  • 尼布楚条约

    清康熙时中俄双方通过平等协商议定的边界条约。中俄雅克萨战役之后,沙皇俄国不得已接受了清政府和平谈判的建议。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清朝全权代表索额图与沙俄代表戈洛文在尼布楚(今苏联西伯利亚涅尔琴

  • 鄢陵之战

    春秋时期晋楚之间的一场战争。公元前579年,宋国华元约合晋楚二国弭兵结盟,事后两国都无诚意遵守盟约,仍然为争夺势力范围明争暗斗。公元前576年,楚进兵郑、卫,郑背晋与楚结盟。晋怒而伐郑,楚恭王亲自领兵

  • 云南箇旧锡矿工人反抗斗争

    1903年5月14日(光绪二十九年四月十八日)箇旧锡矿工人为反对法国修筑滇越铁路,反对清政府出卖路矿和镇压群众爱国运动,在周云祥领导下发动起义,提出“仇教阻路”、“阻洋占厂”的口号,击败清军,占领锡矿

  • 李悝变法

    战国初期,魏文侯任用李悝进行的政治改革。在经济上,实行“尽地力之教”和“平籴之法”。所谓“尽地力之教”,即鼓励农民“治田勤谨”, 积极生产。所谓“平籴之法”, 即丰年时,由官府以平价收购粮食;荒年时,

  • 雍熙北伐

    宋太宗时与辽争夺幽州的战役。宋军在高梁河战役溃败后,积极备战,以图再取幽州(今北京)。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以辽圣宗年幼初立,肖太后摄政,母寡子弱,发兵分道攻辽。三月,命曹彬、米信、崔彦进率

  • 缪罗起义

    南宋初两浙路农民起义。方腊起义失败后,浙、闽、皖、赣等地农民继续利用摩尼教组织起义。衢州(今浙江衢县)、严州(今浙江建德东)一带农民多信奉摩尼教。教首余五婆因在开化(今属浙江)“传习魔法”, “私置军

  • 李宜儿起义

    辽兴宗时南京(今北京)地区农民起义。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七月。南京东南香河县(今属河北)李宜儿,因不满契丹贵族与汉族官僚地主的残酷剥削压迫,以左道组织当地农民与其他劳动人民千余,举行起义。自称

  • 保路运动

    辛亥革命前夕中国人民反对清政府对外出卖铁路主权的爱国运动,亦称保路风潮,是收回利权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911年5月(宣统三年四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准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随后

  • 包银

    参见“科差”。

  • 隋末官僚割据

    隋末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隋朝的反动统治。隋亡前夕,为抢夺农民胜利果实,一些隋朝官僚、地主豪强乘机起兵,各霸一方,称王称帝,出现了官僚割据的局面。主要割据者有: (1)隋虎贲郎将罗艺,据涿郡(今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