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内三院

内三院

清天聪十年(公元1636年)在文馆基础上,仿照明制设置的文翰顾问机构。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各设大学士一人,下属有学士、主事等官。内国史院掌管编纂史书,撰拟表章;内秘书院掌管起草外交文书和撰拟祭文等;内弘文院掌管解释古今政事得失,向皇帝和皇子进讲,并教育诸亲王等,为清内阁之雏形。至顺治(公元1644年—1661年)年间,内三院一度改为内阁及翰林院,旋又恢复为内三院。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始复设内阁,并另设翰林院,遂为定制。此外,清代内务府所属之上驷院、武备院、奉宸苑,亦有内三院之称。

猜你喜欢

  • 内阁

    官署名。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后,虽然实现了“乾纲独断”,却深感独自统御天下,不可没有辅臣。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设华盖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从翰林院等文斡机关中选调官

  • 牙山海战

    亦称丰岛海战。日本偷袭中国海军发动甲午战争的第一仗。1894年7月(光绪二十年六月)清朝政府派卫汝贵、马玉昆、左宝贵、丰陞阿等部清军开赴朝鲜,并租用英国商船“高升”号运天津练军二千余人,在北洋海军“济

  • 楚庄称霸中原

    城濮之战后,楚因北上受阻,转向东方发展,灭掉淮水流域一些小国,增强了实力。楚庄王即位后,以孙叔敖为令尹,选贤任能,发展生产,改革政治,又平定了贵族若敖氏的叛乱及附近群蛮、百濮的骚扰,使楚的国势为之一振

  • 欧南喜起义

    元初广东农民起义。首领欧南喜,广东人,县籍不详。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九月,欧南喜在广东清远称王,署丞相、招讨等官,众号十万。所部马帅、陆帅、徐相等袭广州,兵败未遂。欧南喜走新会,与黎德所部会合

  • 平定刘稹

    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昭义(治今山西长治)节度使刘从谏死,其侄刘稹继之。刘稹秘不发丧, 自请为节度使,统领军事,多数朝臣主张姑息迁就,李德裕独排众议,坚持收复昭义镇。武宗采纳李德裕建议,决心讨

  • 中美续修条约

    美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排斥华工的条约。1879年(光绪五年)美国卸任总统格兰忒利用调停中日关于琉球问题的时机,迫使清政府答应对华工赴美可以“改章办理”。1880年11月17日(光绪六年十月十五日)美国驻

  • 广西会党起义

    清末广西会党领导的农民起义。广西素以边远贫瘠、封建剥削沉重、会党众多、群众反清斗争活跃著称。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三点会首领李立亭,以“劫富济贫”相号召,组织农民在陆川发动起义,攻克陆川、北流、博

  • 周武帝统一北方

    武成二年(公元560年),周武帝宇文邕即位。为完成统一大业,他励精求治,富国强兵。励戒朝廷百司节俭省约,减轻农民力役。同时,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建德元年(公元572年),诛权臣宇文护,自

  • 傅望、青林之战

    唐军与辅公祏军队之间进行的一次关键性战役。杜伏威降唐之后,被诱至长安(今陕西西安),辅公祏继统所部,自称宋王,都于丹阳(今江苏南京)。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李孝恭、李靖奉命前往讨伐,率舟师驻舒州(

  • 齐桓首霸

    春秋前期,齐桓公(名小白)继齐襄公后即位。他在位期间(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实行军政合一和新的税收管理制度,收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对外以“尊王攘夷”相号召,出兵帮助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