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三征日本

三征日本

元朝对日本的侵略战争。元初,忽必烈多次遣使日本,谕其来朝。日本镰仓幕府拒不答复。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三月,忽必烈命凤州(治今陕西凤县凤州镇)经略使忻都、高丽(今朝鲜)军民总管洪茶丘率军一万五千人,乘船九百艘,征日本。元军由高丽合浦出发,攻取对马、一岐诸岛。日军坚持抵抗。元军受阻,不敢久留,匆忙撤回高丽。至元十八年,忽必烈以日本杀元朝国使杜世忠等为由,命征东行省右丞相阿剌罕(后阿刺罕因病未行,由阿塔海代总军事)、右丞范文虎及忻都、洪茶丘等率十万人再征日本。忻都、洪茶丘等率军从高丽渡海,阿塔海、范文虎、李庭等率新附军自庆元(今浙江宁波)、定海(今浙江镇海)出发。忻都、洪茶丘部在志贺岛等处受到日军阻击,不能取胜。两军会合后,七月至平户岛,又移至五龙山。诸将意见不一,遂逗留不进。八月初,飓风起,元军船只多撞击沉没。范文虎等择坚好船只逃走,士卒逃还者仅十之二、三。其余元军遭日军袭击,大部死亡,少数被俘为奴。此次出征以惨败告终。至元二十年,忽必烈命阿塔海为征东行省丞相,募兵造船,欲三征日本。由于官府酷刑催逼,造船工匠死者无数,致使江南民变迭起。至元二十三年正月,忽必烈只好下诏罢征日本。

猜你喜欢

  • 云南彝民起义

    1856—1876年(咸丰六年至光绪二年)间云南哀牢山区以彝族为主并有汉、回等族人民参加的反清起义。1856年5月(咸丰六年四月)云南哀牢山区雇农李文学在太平军战士王泰阶(汉族)和李学东(彝族)协助下

  • 三大帅班师

    南宋初赵构秦桧一伙破坏抗金斗争的重要事件。绍兴初年,韩世忠统领的前护军八万人,张俊统领的中护军八万人和岳飞统领的后护军十万人, 分驻淮东、淮西和京西地区抗金前线,逐渐成为南宋军队三大主力,号称“三大帅

  • 王则起义

    宋仁宗时贝州(今河北清河)士兵起义。牧羊人出身的宋宣毅军(禁军)小校、弥勒教徒王则,与州校张蛮、卜吉及教首李教等长期秘密组织今河北、山东交界地区十余州居民、官府及士兵中的教徒,谋于庆历八年(公元104

  • 群治学社

    清末湖北革命团体。1908年12月13日(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二十日)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杨王鹏、黄申芗、钟琦等将湖北军队同盟会改组为群治学社,钟琦任社长,以“研究学问,提倡自治”为名,继续在新军中进行

  • 教军起义

    见“号军起义”。

  • 齐万年反晋

    西晋时关中氐族人民的反晋斗争。郝散、郝度元兄弟的反晋斗争,给秦(今甘肃天水)、雍(今陕西西安西北)二州的氐、羌族人民极大鼓舞。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氐族豪帅齐万年,在泾阳(治今甘肃平凉西北)率众起

  • 政和限田

    宋徽宗政和时的“限田”事件。乾兴限田失败后,土地兼并和隐田逃役的现象更加严重,而宋朝限田政策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徽宗颁发《政和令格》规定:品官之家在规定的占田限额之内,可免差役。又规定,一品限占百顷,二

  • 开禧夔州路佃客搬徙法

    南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夔州路转运判官范荪鉴于本路施(今湖北恩施)、黔(今四川彭水)等州富豪之家争夺地客,诱拐或带领徒众绑架客户、举室抢走等现象日渐严重,屡起纠纷,遂上疏建议将《皇祐法》再

  • 太原起兵

    李渊起兵反隋之举。隋朝末年,炀帝昏庸残暴,朝野鼎沸,群雄蜂起。李渊身为隋朝重臣,早有取代隋朝之心。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隋炀帝南巡江都(今江苏扬州),李渊为晋阳宫监、太原(今山西太原南) 留守。

  • 乣军

    乣,音读如“札”或“察”。辽初之乣,系指北方边境俘降的各族分子(不包括汉人和渤海人),有遥辇乣、各宫分乣、各部族乣、十二行乣、群牧二乣等。或被迁居内地为皇室贵族服务,或驻守边地,或散居边境,从事畜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