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诗词百科>魏徵

魏徵

【生卒】:580~643

【介绍】:

玄成,巨鹿(今河北晋州)人。新、旧《唐书》有传。隋末参加瓦岗农民起义军。入唐为太子洗马,累官谏议大夫、尚书右丞、秘书监、侍中、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卒谥文贞。见识高远,直言敢谏,为唐代著名诤臣。主编《隋书》、《群书治要》,并总揽梁、陈、北齐、北周各史的编写,时称良史。文学见解精辟,但所作多为郊祀乐章与应制奉和之作,个别篇章风格遒劲,不同俗流。《全唐诗》存诗1卷,共35首。《全唐诗补编·续拾》补录3首,移正5首。

【生卒】:580—643

【介绍】: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字玄成。魏州馆陶(今属河北)人。少孤贫,有大志,好读书,多所通涉。隋末参加李密义军,为掌书檄。李密败,降唐,授秘书丞。又为窦建德所获,任起居舍人。隐太子建成引为洗马。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拜尚书右丞。贞观三年(629),迁秘书监,参预朝政。七年(633),进侍中,加左光禄大夫。以预修周、齐、梁、陈、隋五代史功,进封郑国公。以疾辞职,拜特进,仍知门下省事。拜太子太师。十七年(643)卒,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曰文贞。徵辅佐太宗,直言敢谏,史以“诤臣”称之。其言论见于《贞观政要》。曾主持校辑秘府图籍,主编《群书治要》,预修五代史,在文化事业上多有建树。《隋书》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为文崇尚质朴纯正,反对梁陈浮靡之风。其谏议论文,文理兼顾,折衷南北文风。如《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等词切气雄,骈中带散,对后世颇有影响。诗多为郊祀乐章与奉和应制之作,唯五古《述怀》一篇言志,慷慨苍凉,笔力雄健,绝无梁、陈之习,不失为初唐诗歌之佳作。沈德潜以为其诗“气骨高古,变从前纤靡之习,盛唐风格,发源于此”(《唐诗别裁》卷一)。据《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载,著有《次礼记》二十卷、《自古诸侯王善恶录》二卷、《谏事》五卷、《祥瑞录》十卷、《列女传略》七卷、《时务策》五卷、文集二十卷,俱已散佚。《全唐文》存文三卷;《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诗补编》补三首。清光绪年间王灏辑有《魏郑公集》,有《畿辅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猜你喜欢

  • 唐诗

    总集。清季振宜编。七百十七卷。编者在钱谦益所编唐诗残稿的基础之上,用明刊唐人别集或《唐诗纪》,并采集《文苑英华》、《唐诗纪事》等,以将近十年时间编成。全编收作者一千八百九十五人,诗四万二千九百三十一首

  • 千金酬一饭

    韩信贫寒之时,经常向别人讨饭吃,人们都很厌恶他。有一个在江边漂絮的老太太见韩信饿坏了,就给他饭吃。后来韩信投奔沛公刘邦,立为将军,封楚王,韩信到楚藩地后,找到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以千金作为报答。见《史

  • 标示

    赛龙舟所争夺的标竿。即锦标。薛逢《观竞渡》:“只将标示输赢赏,两岸十舟五来往。”参见“标⑥”。

  • 陈贶

    【介绍】:一作陈况。闽(今属福建)人。活动于南唐时。长期隐居于庐山白鹿洞,中主征召而不就。卒年75。《十国春秋》有传。尝作诗数百首,龙袞谓其诗“骨格强硬,出于常态”(《江南野史》卷六)。《全唐诗》存诗

  • 杨拯

    【介绍】:唐代文学家。拯,一作极。字齐物。郡望弘农(治今河南灵宝)。生卒年不详。隋宗室后裔。开元二十三年(735)与李华、颜真卿、萧颖士等同年及第。补太子正字。官终右骁卫骑曹参军。天宝十载(751)撰

  • 刘廷坚

    【介绍】:曾任吉州馆驿巡官、常州晋陵县尉。《全唐诗补编·补全唐诗》存诗2首。

  • 陈嘉

    【介绍】:生平无考。《全唐诗补编·续拾》据《舆地纪胜》收诗2句。

  • 湘君

    湘水之神。或认为为男性。或认为为女性,即舜二妃娥皇、女英。韩愈《黄陵庙碑》认为独娥皇得称湘君。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之一:“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温庭筠《郭处士击

  • 沈佺期

    【生卒】:656?—715?【介绍】:字云卿,行三,故人称沈三。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二年(675)进士。曾授协律郎,后迁通事舍人。圣历中,预修《三教珠英》。长安元年(701)迁考功员外郎,再迁

  • 枫桥

    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枫桥镇。始建于唐代。唐诗人张继有《枫桥夜泊》诗,脍炙人口,枫桥亦随之名扬四海。南宋范成大所编《吴郡志》云,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者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自张继以下,历代题咏枫桥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