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杜甫作。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三日,杜甫辞去严武节度使幕府参谋之职,归草堂后所写。杜甫诗题,凡记日者,皆涉节候,此指立春日。溪上,指浣花溪畔草堂而言。简,书简,信件,此处作动词,指寄此诗
指想念朋友。李端《冬夜寄韩弇》:“兴来空忆戴,不似剡溪时。”参见“访戴船”。
清陆昆曾著。昆曾,字圃玉,华亭(今属上海)人。原书刊于雍正四年(1726),刻印俱佳,但流传极罕,上海书店1985年据之影印。该书不分卷,书首附录诸家诗评及《旧唐书》本传。陆氏认为李商隐长于七律,“直
【介绍】:李洞《叙事寄荐福栖白》诗句。诗写登高楼所见。楼高雨急,叶落城空。景象萧条,秋日衰飒。
《书·舜典》:“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谓舜帝向四岳求教,要臣下将四方之情转达给自己。后因以“明四目”称颂君主广开视听以体察民情。王维《奉和圣制御春明楼临右相园亭赋乐贤诗应制》
东汉庞德公为襄阳人,躬耕于襄阳岘山南,刘表礼请而不出,隐居鹿门山。后因以“姓庞人”指庞德公家乡襄阳。杜甫《赠别郑鍊赴襄阳》:“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
【介绍】:唐求《题郑处士隐居》诗句。诗描写郑处士隐居之地自在、自然的环境。上句写泉流激起几滴水花飞溅,下句写秋风阵阵,扫落溪旁霜叶。环境清幽、自在,颇符合隐居者的生活情趣。
【介绍】:白居易作于太和七年(833),时任太子宾客分司,于东都洛阳送别崔郎中时所作。崔郎中,即崔龟从,时任考功郎中。此诗寥寥数句,却语重心长,再三劝诫。正如黄彻所言:“白公《送崔考功》云:‘称意新官
本形容老眼昏花。语本杜甫《小寒食舟中作》:“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后多比喻对事物或问题看不真切。宋赵蕃《早到超果寺》诗:“雾里看花喜未昏,竹园啼鸟爱频言。”
【介绍】:罗隐《小松》诗句。《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礼。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王应麟云:“罗昭谏《咏松》曰:‘陵迁谷变须高节,莫向人间作大夫。’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