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694—755【介绍】:唐代文学家。字仲通,以字行。阆州新政(今四川阆中西)人。少好任侠,以射猎自娱。年二十余,方发愤读书。玄宗开元二十年(732)进士及第。二十六年(738),调补益州新都
【生卒】:619—688【介绍】:唐代诗人。以字行。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徙居长安(今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第十一子。少聪俊,始封宋王,徙封徐王。贞观六年(632),授潞州刺史,九年(635
【介绍】: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四诗句。谓骏马虽瘦,但骨骼却如铁打铜铸。此二句是李贺特有的“曲喻”手法,骏骨如铜铸,敲铜有声,故转而曰敲骨亦有声。
【介绍】:元末明初人。名珙,字温如,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全唐诗》误收其《题龙阳县青草湖》诗1首,列于世次爵里无考作者类。
周啸天主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初版,84.7万字。本书主编以为198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遗漏了相当数量的名篇力作,故为此补编。全书收录唐代112位诗人400余首诗作,约请
清席启寓编刻。初刻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有洞庭席氏琴川书屋刻本。前有席氏自序、叶燮序、宋荦序。又有光绪十一年(1882)刻本,有席氏七世孙素威跋。又有1920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本编收中唐刘长
又称“三平切脚”、“下三连”。指诗句末尾三字都是平声。三平调是古体诗三字尾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古诗中应用最广,有的甚至全篇用三平调,如元稹《周先生》。三平调是古体诗的句式,近体诗中是不允许的,如有,则上
孔子作《春秋》,后人认为其中每一个字都包含着褒扬和贬斥之意。方干《酬孙发》“从来一字为褒贬,二十八言犹太多。”
宋黄希、黄鹤补注。见《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
【介绍】:江南僧人。大中间住长安荐福寺,为内供奉、赐紫。曾与姚合、无可、贾岛交往,与当时诗人李频、李昌符、齐己等以诗赠答。诗多近体,爱苦吟,郑谷讥之曰“趣向卑。”《全唐诗》存诗16首,《全唐诗补编》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