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王维作。见《送沈子归江东》。
【生卒】:715—772【介绍】:唐代诗人。字次山,自号元子、猗犴子、浪士、漫郎、聱叟、漫叟。祖居太原(今属山西),后移居汝州鲁山(今属河南)。少倜傥不羁,十七岁起始折节读书,从宗兄元德秀学。天宝十三
见“拜家庆”。
①齐整貌。鲍溶《行路难》:“玉堂向夕如无人,丝竹俨然宫商死。”②仿佛,好像。李绅《鉴玄影堂》:“深夜月明松子落,俨然听法侍生公。”③逼真;鲜明。罗隐《姥山》:“临塘古庙一神仙,绣幌花容色俨然。”
遗失,丢失。王建《宫词一百首》之六十三:“众中遗却金钗子,拾得从他要赎么?”
面颊丰满貌。甘洽《与王仙客互嘲》:“王,计尔应姓田,为你面拨獭,抽却你两边。”
【介绍】:刘得仁《题邵公禅院》诗颔联。出句渲染劲风呼啸、飞雪弥漫的严冬氛围。对句勾画象征生命的渴鸟神态。二句构思巧妙,想象奇特,寓有诗人独特的人生感悟。
繁密急促的音调。刘长卿《听笛歌》:“又吹杨柳激繁音,千里春色伤人心。”
【介绍】: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的第三十首。此诗借农民之口,痛骂不管农民死活的官吏是豺狼,灾年继续急敛暴征,以求升官的政绩。此诗深刻之处更在于“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点睛之笔在“虚受”,似
春秋时伍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怨杀,子胥奔吴,率吴兵攻楚,入楚郢城,求昭王不得,乃掘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以泄恨。事见《史记·伍子胥列传》。元稹《楚歌十首》之三:“岂料奔吴士,鞭尸郢市门。”后因以“鞭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