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杜诗约选五律串解

杜诗约选五律串解

清周作渊撰。凡二卷。又名《柏荫轩约选杜诗五律串解》。周氏为“使子弟学诗得所从入而宗主之”,故选杜诗五律133首,辑前辈诸家笺释,用自揣摩,予以串解,作为学子学作律诗之课本。每诗均先串解诗意,次论章法结构,起承转换,前后照应关系,间或辑前人评语。眉目清晰。其串解大抵先注明该诗写作时地,简要概括大意,次则逐句串讲诗意,然不同于循文释词,往往能抉隐发微,阐明杜诗言外之意,最后又往往提示句法字法或作某些补充笺释。其训释典故,多采自仇注而稍事删改,甚简要。周作渊于前人诸注,特别推崇仇兆鳌,谓注释杜诗,“意义周至者,无如仇氏《详注》。”故多采仇氏之说,然周氏之作疏解诗意,全篇融会贯通,确能承仇注之长,又能避仇注繁冗之弊,是一部较好的杜甫五言律选注本。有乾隆五十五年(1790)刻本传世,然甚为罕见。

猜你喜欢

  • 折腰吏

    泛称地方低级官吏。司空曙《逢江客问南中故人因以诗寄》:“应怜折腰吏,冉冉在风尘。”参见“折腰①”。

  •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介绍】:于良史《春山夜月》诗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既描绘了水清夜静、月白花香,又流露了诗人的一片天真童趣。

  • 萧家

    指南朝梁皇室。梁武帝萧衍母张氏曾吞食神异的菖蒲花,乃生衍,后衍代齐而建梁朝。李贺《梁公子》:“凤彩出萧家,本是菖蒲花。”

  • 忘筌

    喻目的达到,忘记手段。语出《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荃”通“筌”。徐凝《问渔叟》:“如何临逝水,白发未忘筌。”郑谷《卷末偶题三首》之一:“一卷疏芜一百篇,名成未敢暂忘筌。”

  • 丘上卿

    【介绍】:字陪之。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会昌三年(843)进士。《全唐诗》存诗1首。

  • 马彧

    【介绍】:一作马郁,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末五代时人,先后为李匡威、刘仁恭幕吏,后又依附李克用,累官至检校司空、秘书监。后唐庄宗时,极受礼遇,终老于太原。《旧五代史》有传。《全唐诗》存诗1首。

  • 许琳

    【介绍】:见许彬。

  • 聚蚊谣

    【介绍】:刘禹锡作。诗题源自《汉书·中山靖王传》。当是刘禹锡讽刺政敌们的作品,是一首政治寓言诗。诗的前半部分细致地描写了蚊子吮血伤人的可憎形象,借以讽刺当时官僚用卑劣无耻手段造谣和进谗的可憎面目。末尾

  • 白毫子

    传说中汉时的隐逸之士。李白《白毫子歌》:“淮南小山白毫子,乃在淮南小山里。夜卧松下云,朝餐石中髓。”

  • 险语

    恐吓威胁之语。王梵志《佐吏非台补》:“火急捉将来,险语唯须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