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杜甫与江西诗派

杜甫与江西诗派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崇高地位是到了北宋才确立的。北宋的重要诗人苏轼、王安石等对杜甫予以极高的评价,江西诗派的始祖黄庭坚则大力提倡学习杜诗。黄庭坚对杜诗的思想意义十分推崇:“老杜文章擅一家,《国风》纯正不欹斜。……千古是非存史笔,百年忠义寄江花!”(《次韵伯氏寄赠盖郎中喜学老杜诗》)他又指出杜诗的优点是“善陈时事,句律精深”(见《潘子真诗话》“山谷论杜甫、韩偓诗”条)。然而由于黄庭坚作诗的主要心力是放在诗歌艺术的精益求精之上,所以他在创作实践中注意学习的主要是杜甫的某些艺术经验,其中较重要的有三点:一、推崇杜甫晚期诗歌“不烦绳削而自合”的老成艺术境界,黄庭坚晚年的诗风渐趋归真返朴的境界,即努力学杜的结果。二、推崇杜诗“无一字无来处”即兼收并蓄地借鉴前人的语言艺术之精华,黄庭坚把这种做法归纳为“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并在创作实践中很好地运用了这种方法。三、学习杜甫在律诗(主要是七律)写作中故意打破平仄规律而写拗体的经验。黄庭坚在这些方面学杜较有成绩,这对黄诗书卷气较浓、风格生新瘦硬的特色之形成起了较大的作用。由于黄庭坚以学杜相号召,江西诗派中的其他成员也都推崇杜诗并注意在创作实践中努力学杜。例如陈师道作诗不但注意模仿杜诗句法,而且还努力仿效杜诗凝练浑成的意境以及多用俚语俗字入诗等手法,这对陈师道朴拙诗风的形成很有益处。此外如洪朋兄弟、潘大临等诗人也很注意于此。由于黄、陈等人学杜只是借鉴杜诗的某些艺术经验而不是模仿杜诗的总体风格,所以他们的诗学杜而不似杜,仍然各具面目、自成一家。陈师道曾说黄庭坚“得法于杜少陵,其学少陵而不为者也”(《答秦觏书》),正说出了江西诗派学杜的奥秘。有些论者因此而批评黄、陈等学杜无成,其实这正是他们善于学杜的体现。如果说北宋后期的江西诗派成员学杜主要局限于艺术方面,那么宋室南渡之后,江西诗派的成员就将学杜的重点转向思想内容方面了。例如《江西诗社宗派图》的作者吕本中在靖康年间所作的诗生动地反映了国家和人民的巨大灾难以及自己忧国忧民的沉痛心情,其代表作《兵乱后自嬉杂诗》二十九首等在思想内涵和感情色彩上都酷肖杜诗。江西诗派的后起之秀陈与义在南奔途中沉痛地自省说:“但恨平生意,轻了少陵诗!”(《正月十二日自房州城遇虏至奔入南山十五日抵回谷张家》)山河破碎的形势和颠沛流离的经历使陈与义对杜诗思想意义的认识远较黄、陈等前辈为深刻,从此以后,陈与义自觉地在诗歌创作中努力学习杜甫的精神,使爱国主义的主题在他的诗中占了主导地位。陈与义对杜诗艺术的借鉴也不再局限于拗体、俗字等具体的艺术手段,而改为从整体上学习杜诗沉郁、壮阔的风格,以及用七律、七绝等诗体来反映时事政治的重大题材之手法。陈与义的许多名篇如《伤春》、《感事》等常被后人评为“颇逼老杜”(见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三),这说明他在学杜方面取得了超过黄、陈的成绩。由此可见,杜甫对江西诗派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正是由于江西诗派在主观上大张旗鼓地以学杜相号召,在创作实践中又努力学习杜诗并取得了各方面的成效,所以宋末的方回在替江西诗派作理论总结时把杜甫与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看作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见《瀛奎律髓》卷二六)。杜甫与江西诗派的关系,正是杜诗深远影响的一种生动体现。

猜你喜欢

  • 沈徽

    【介绍】:苏州(今属江苏)人,一作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温庭筠外甥。曾官偃师尉。以儒学名世,亦工诗。《全唐诗》存其刺世讥时之作《古兴》诗2首。

  • 好个

    真个。感叹之辞。皮日休《病中有人惠海蟹转寄鲁望》:“族类分明连琐?,形容好个似蟛蜞。”

  • 西府

    晋时指豫州、荆州等地,因在都城建康西,故称。南朝王秀之为齐随王长史,颇知赏谢朓,朓为诗寄西府以答。见《南史·谢朓传》。后因称长史、主簿等官员。吕渭《经湛长史草堂》:“谁同西府僚,几谢南平客。”权德舆《

  • 泥溪

    【介绍】:王 勃作。泥溪,地名,在今江西省新淦县南。诗当是高宗上元二年(675)作者赴交趾省父途经泥溪时所作。前十句分叙水陆旅行中的各种体会与感受,而在末二句总写乘船骑马、泛水游山固是美事,可又有谁能

  • 笑里刀

    犹笑中有刀。白居易《不如来饮酒七首》之七:“且灭嗔中火,休磨笑里刀。”

  • 西山寻辛谔

    【介绍】:孟浩然作。辛谔,作者同乡友人,时隐居西山。诗记访友情事,表现了作者的闲适心情和隐逸志趣。其前半写舍舟登岸访友时所见落日清溪,鱼游水中,沙岸曲纡的幽美景色;后半赞美友人竹屿垂钓、茅斋读书的清雅

  • 唐诗类钞

    明顾应祥撰。应祥,字惟贤,号箬溪,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唐诗类钞》,八卷。选录唐238家诗1800余首,按诗歌体裁分类顺序编排。前有诗人小传,无评点、笺注。此书实乃别

  • 别裁

    分别取舍。杜甫《戏为六绝句》之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 瓶沉簪折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后人因以“瓶沉簪折”形容别离后无缘相见。宋周格非《绿头鸭》词:“自一从,瓶沉簪折,杳知

  • 中唐十二家诗集

    明朱之藩校辑。万历四十年(1612)金陵书坊王世茂刻本。本集选录唐十二家诗共十三卷,计有:《储光羲诗集》1卷、独孤及《毘陵集》1卷、孙逖《唐孙集贤诗集》1卷、崔峒《唐崔补阙诗集》1卷、《唐钱起诗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