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敦煌话本

敦煌话本

敦煌遗书保存下来的话本小说,为数虽不多,却说明一个重要问题:话本并非始于宋代。远在汉魏时期已有说笑话,插科打诨,供贵族取笑的“侏儒”。《三国志》注引《吴质别传》云:“质召优,使说肥瘦。”至隋代侯白《启颜录》,则是专门记载说话的专集,内云:“侯秀才可以(与)玄感说一个好话”(《太平广记》卷二四八引),意即“说一个好故事”。侯白是隋初的秀才,曾以儒林郎修国史,死在隋朝(《隋书·陆爽传》),可见隋代已经出现“说话”,所讲内容不外世间俗事。唐玄宗晚年也曾以“说话”自娱(见郭湜高力士外传》),说明其影响已深入“宫廷”。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诗云:“翰墨题名尽,光阴听话移。”自注云:“又尝于新昌宅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词也。”(《元氏长庆集》卷一〇)所谓“一枝花话”,即妓女李娃的故事,可惜这个话本也没有流传下来。敦煌文献的问世为研究唐代话本提供极为难得的材料,如S327卷内载有《师师谩语话》、《阴阳人慢语话》、《师婆漫语话》等篇题,惜原作已佚。不过,有的敦煌原卷如S2073《庐山远公话》,就明确标为“话”。S2144《韩擒虎话本》,原卷结尾云“画本既终,并无抄略”。这里所谓“画本”,显为“话本”的同音假借字。S6836《叶净能诗》,原卷“诗”字,或以为“话”之讹,或以为“传”之误,或以为“书”的借字,但不论何种题名,该卷实具“话本”性质。上述作品的共同特点是已经形成“话本”模式,每篇之前有一段“入话”,如《韩擒虎话本》的开头先说一段杨坚治愈脑疼病后称帝的小故事,然后引出韩擒虎出兵伐陈的故事。已开宋元话本的先河。

敦煌遗书保存的话本篇目虽不多,但如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考察,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唐代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和人情世态,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如《韩擒虎话本》通过描述韩擒虎率兵伐陈,深入虎穴,直取陈王和奉使和番,降伏单于,赤胆忠心辅佐隋文帝的不平凡经历,成功地塑造韩擒虎年少有为、武艺绝伦、多谋善断和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庐山远公话》描述雁门惠远和尚远行庐山,修道念佛,感动山神造寺,潭龙听经,远契佛心以及为偿还宿债,当奴作仆,终于成为高僧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语言通俗流畅,通篇以散叙为主,具有话本小说的一些特点。《叶净能诗》则通过惩治岳神和妖狐、遥采仙药、剑南观灯、进献龙肉、求降甘雨、幻化饮酒、皇后求子等一系列奇异的情节描写,显示出叶净能“绝古超今,化穷无极”的道教法力,也是敦煌话本中较有特色的作品。

敦煌话本是我国白话小说的雏形,在创作方法上也有一定的艺术特色。首先,敦煌话本的体式重在讲说,以散文叙述为主,对语言的选择和使用要求较高,初步摆脱繁缛夸饰的文风,创造出一种文白兼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有时也夹杂一些浅近质朴、精炼畅达的文言骈语,但对仗已不那么工整,更少雕琢痕迹,甚至方言俗语、俚词谚语亦可入话,深受民众的欢迎。其次,敦煌话本描写人物时,往往能够运用各不相同的艺术手法,在每篇作品中着力塑造出一个或两个主要人物形象,有的通过对历史环境和客观原型的高度概括,有的侧重浪漫主义的想象和夸张,也有的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个方面细致地描绘人物,因而才能塑造出韩擒虎、贺若弼、远公、道安、叶净能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后,敦煌话本还十分重视情节的曲折紧凑和细节描写的深入细腻,从不同方面增强作品的故事性。如《庐山远公话》为了宣扬惠远和尚亲身履践冤冤相报的佛家思想,穿插与白庄作奴,与崔相公为仆等生动有趣的情节,把惠远描绘成“能知人家已前三百年富,又知人家向后二百年贫”的神僧,写得曲折离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总之,敦煌话本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短篇小说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已成为有意识的创作活动,并且初步具有跌宕多变的情节结构、生动典型的环境描写和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为宋元话本的繁荣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猜你喜欢

  •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介绍】:李白《妾薄命》诗句。二句谓得势者一切皆贵也。赵壹《刺世疾邪赋》:“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

  • 崔逵

    【介绍】:大历时任湖州安吉令。与皎然有联唱。《全唐诗》存其所预联句5首。

  • 郢客

    即郢中客。亦代指歌手或诗人。姚合《咏雪》:“飞随郢客歌声远,散逐宫娥舞袖回。”

  • 落帽

    晋桓温为征西将军,常与僚属重阳日燕游龙山,时孟嘉为参军,风吹帽落而不觉,孙盛为文讥嘲他,孟嘉即时作答,其文甚美,四座叹服。见《晋书·孟嘉传》。后因以“落帽”为咏重阳登高之典。钱起《九日闲居寄登高数子》

  • 田家即事(桑柘悠悠水蘸堤)

    【介绍】:储光羲作。一作杨发诗,题为《南野逢田客》。这是储集中仅有的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质朴的语言,流畅的笔调,描绘出一幅男耕女织、乐天知命、自给自足、宁静祥和的农村生活景象,给人以美的感受。但在光羲

  • 当句对

    亦称“就句对”、“就对”。指格律诗一联上下句中各自对仗,上下句又互成对仗。杜甫《滕王亭子》:“清江碧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眼斑。”上句中“清江”对“碧石”,下句中“嫩蕊”对“浓花”,然后“清江碧石”对“

  • 香火

    ①香烛;香和灯火。张籍《弱柏院僧影堂》:“影堂香火长相续,应得人来礼拜多。”亦指供奉神佛的香烛经呗诸事。白居易《五月斋戒罢宴彻乐先以长句呈谢》:“散斋香火今朝散,开素盘筵后日开。”②点燃的香。白居易《

  • 今体诗钞

    又称《五七言今体诗钞》,清姚鼐编。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縠,有室名惜抱轩,学者因称惜抱先生。桐城(今属安徽)人。此书编成于嘉庆三年(1798),前有姚氏自序,认为王士禛之《古诗钞》

  •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介绍】: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诗句。闺中少妇,远戍良人,昨聚今离,“今春意”、“昨夜情”,互文对举,含情无限,幽衷莫诉,娇怨之甚。写得最柔最婉,感人至深。

  • 庾承宣

    【生卒】:?~835【介绍】:贞元八年(792)进士及第,又中博学宏词科。历任殿中侍御史、中书舍人、尚书右丞、吏部侍郎、京兆尹、太常卿、检校吏部尚书充天平军节度使等职。《全唐诗》存诗1首又2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