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敦煌歌辞

敦煌歌辞

诗体名。敦煌遗书内保存着大量流传于西北地区的民间曲辞,曾被整理者称之为“敦煌曲子词”、“敦煌曲”、“俗曲”、“小曲”或“词”,名目繁多,称谓不一,且容易与后代词曲的概念相混淆,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论和误解,任半塘主张把敦煌遗书内的“曲子词”之类的作品统称为“敦煌歌辞”。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乐府歌辞十二类,其中有六类明确定为“歌辞”,敦煌遗书所藏唐五代的曲子词之类作品,同《乐府诗集》所称“歌辞”在格调、体式上有很多相近相似之处,故而才有“敦煌歌辞”之一体。目前已发现和整理的包括专集《云谣集杂曲子》和散见于一百五十多种唐人抄本的敦煌歌辞,总数已达一千三百余首,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遗产。敦煌歌辞的创作时代不可详考,只能依据敦煌藏经洞的历史推测这些歌辞大约创作于唐五代时期,有些可能是盛唐时期的作品。敦煌歌辞绝大多数不知其作者,仅少数留有作者姓名,而这些作者大多是中原作家。就保存下来的敦煌歌辞来看,这些作品大都源自民间,内容丰富,能够比较真切地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在艺术上,敦煌歌辞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抒情的作品,缠绵坦率,幽思洋溢;一般的作品,信口信手,出语自然”(阴法鲁《敦煌曲子词集序》)。歌辞作者还比较注意运用浪漫化表现手法,想象优美,构思奇巧,造意新颖,比喻贴切自然,夸张生动有力。佛曲歌辞描绘佛国世界,更是虚幻缥缈,写冥间地狱,益发怪诞不经,也各有特色。敦煌歌辞是由汉魏六朝乐府诗至宋元词曲之间的过渡桥梁,为晚唐五代和两宋词的兴盛繁荣开辟了道路,它的发现也为探溯词曲的起源、发展及其与音乐的关系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猜你喜欢

  • 答微之

    【介绍】:白居易作。原诗有序:“微之于阆州西寺手题予诗。予又以微之百篇题此屏上,各以绝句相报答之。”微之即元稹。“两叶浮萍”为共伤身世之意,此诗感情真挚,风格沉郁。

  • 赤立

    ①赤裸而立。韩愈《元和圣德诗》:“婉婉弱子,赤立伛偻。牵头曳足,先断腰膂。”②空无所有。形容极其穷困。韩愈《郓州溪堂诗》序:“公私扫地赤立,新旧不相保持。”

  • 陈充

    【介绍】:生平无考。《全唐诗补编·续拾》收诗2句。

  • 经五丈原

    【介绍】:温庭筠作。见《过五丈原》。

  • 哀江头

    【介绍】:杜甫至德二载(757)春在长安作。江,指曲江,在长安东南,当时为游赏胜地。安史乱前,唐玄宗与杨贵妃常游幸曲江。今玄宗仓皇奔蜀,贵妃马嵬赐死,诗人身陷贼中,春日潜行曲江,旧地重游,抚今追昔,哀

  • 宿龙宫滩

    【介绍】:韩愈作于贞元二十年(804)被贬阳山(今属广东)令时。龙宫滩,即在阳山境内。诗写羁旅乡思。前四写龙宫滩浩浩汤汤,滩声抑扬,激流惊浪,全是从残宵梦醒后听出,倒转有力。“梦觉”点明客宿,孤灯、宵

  • 杜诗说略

    清卢震撰。仅一卷,此编不录杜甫原诗,只分类评论,目次为正派、变法、渊源、元气、胎骨等二十四则,其评论尚称简明扼要,有些见解亦较深刻。是书成于康熙八年(1669)至康熙十二年之间,而刊刻于康熙三十六年至

  • 修行里南园

    刘得仁有《初夏题段郎中修行里南园》诗。段郎中,吴汝煜、胡可先考证为段文昌(见《全唐诗人名考》)。行,原作“竹”,疑误,西京外郭城有修行坊,据此知段郎中园在长安修行坊(在今西安城南郊西影村至北池头村)。

  • 陶家柳

    晋代陶潜志在隐居田园,他在宅居傍种植五棵柳树,并作《五柳先生传》自况隐居生活。后因以“陶家柳”咏隐士。亦用以咏柳树或县令。窦常《酬舍弟牟秋日洛阳官舍寄怀十韵》:“几变陶家柳,空传魏阙书。”亦作“陶潜柳

  • 周存

    【介绍】:大历八年(773)进士,与陆贽同时。《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补编》补诗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