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声调为平、上、去、入四声,除平声外,上、去、入三声总称仄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平声分为阴平、阳平,仄声中入声消失,故仄声只包括上、去二声。讲求平仄是我国诗、词、曲等文学体裁较重要的特点。
【介绍】:见慧藏。
成都的别名。后蜀孟昶于城上遍植木芙蓉,故名。李煜《感怀》:“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指郑虔。杜牧《郑瓘协律》:“广文遗韵留樗散,鸡犬图书共一船。”参见“广文先生”。
山重水复。谓曲折宛延。宋之问《温泉庄卧病寄杨七炯》:“伊洛何悠漫,川原信重复。”
本义为“这东西”。阿堵,六朝口语,犹这。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载:王夷甫雅尚玄远,口未尝言钱。其妻令婢以钱绕床试之。晨起见钱阻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后遂以“阿堵物”为钱的代称。寒山《诗三
七言律诗。唐李商隐作。此诗作于宣宗大中十一年(857)。时李商隐游江东,作此诗讽刺南朝君主荒淫失政。前半通过典故串合,追括六代;后半专咏陈朝事。其构思以南朝为一整体,点面结合。叙次错综善变,寓讽意于叙
【介绍】:生卒年里不详。唐诗僧。《全唐诗》存诗1首。
①马络头和牛缰绳。泛指驾驭牲口的用具。元稹《春馀遣兴》:“野马笼赤霄,元由负羁鞅。”②束缚。白居易《读史五首》之二:“山林少羁鞅,世路多艰阻。”
【介绍】:见高元裕。